一、体育游戏塑造健康行为 体育素养包括多个维度,其中健康行为是重要的组成之一,体育游戏对于小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其体育学习积极性、增加兴趣,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养成定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组织学生在课间进行跳绳游戏,双人跳、花式跳绳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跳绳的习惯,每天都主动跳绳、练习动作。 二、体育游戏培养体育品德 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德,促进其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游戏,游戏过程中每个团队的成员劲往一处使,喊口号,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每个队员明白自己的力量对于游戏的胜利非常重要,紧紧扎住绳子,身体后倾,队员之间互相鼓励、紧密配合,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形成的良好体育品德可以帮助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强大,遇到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共同克服困难。 三、体育游戏提高运动能力 体育游戏类型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其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运动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学生需要全力奔跑完成冲刺,将接力棒交给下一名学生。交接棒的时候还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锻炼了交接棒的技巧等。接力游戏锻炼了学生奔跑速度,在游戏中调节动作、节奏、呼吸等,不断提高奔跑速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游戏,由自己扮演鸡妈妈,选出一名学生扮演老鹰,其他学生自愿参加扮演小鸡。“老鹰”需要快速奔跑、灵活转向,尽可能地抓住小鸡。“小鸡”则需要灵敏地躲避。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奔跑、转向、身体灵活性及协调性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体育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设计游戏活动 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游戏活动,保证体育游戏符合小学生的需求,能够激发其参与的兴趣。教师需要以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运动能力等设计合适的游戏。例如锻炼学生下肢力量时,可以设计青蛙跳荷叶的游戏,组织学生模仿青蛙的跳跃动作,从画好的一个圈(代表荷叶)跳到另一个圈上,通过不断的跳跃锻炼下肢肌肉。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设计趣味性强、运动量小的游戏,避免其游戏过程中受伤,例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体育游戏时,可以增加一些竞技性与挑战性,例如足球游戏、篮球游戏等,锻炼身体、提高健康行为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有效组织与引导 教学开展体育游戏前,需要有效组织与引导学生,向其详细讲解游戏的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得锻炼,提高健康行为,得到快乐。例如在接力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在游戏开始前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奔跑过程中不能离开自己的跑道,避免与其他同学发生碰撞而受伤。同时要做好奔跑与交接棒动作的示范和讲解,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游戏过程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不正确,有受伤的风险,需要及时纠正,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动作。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兴趣、健康行为、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为了保证体育游戏顺利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成长、锻炼,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将其分为不同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例如女生、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参与青蛙跳、跳绳等强度低、容易的游戏。男生、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参加足球、篮球、接力等相对激烈的游戏。 (四)保障学生游戏安全 教师开展体育游戏时需要重视安全问题,采取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游戏环境。例如接力游戏时,教师需要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有杂物、坑洼、水渍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处理,避免学生游戏过程中受伤。游戏前组织学生做好热身,预防运动损伤。游戏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并停止游戏,让其休息,并给予妥当的处理。 五、结语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小学生塑造健康行为习惯、培养体育品德、提高运动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