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22日> > 总第202291期 > B4 > 新闻内容
双减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法运用研究
新闻作者:邱珍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较为多元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用心设计情景导入,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其充分获取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做好备课准备,明确教学重难点内容,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避免对学生产生压力和负担,以此提高新课导入质量及效率。

  一、实施生活化情景导入,拉近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

  初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点源于现实生活,学习化学知识也是为了让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双减”背景下进行初中化学情景导入时,教师可融入生活化元素,拉近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使其清楚意识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明确知识对自身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入手分析问题并获取知识,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使其学习效率明显提升,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以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为例,活动期间为改善学生以往对知识学习枯燥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教师可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例如,采用多媒体播放“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药物”的动画素材,当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病人服用完药物后胃部灼烧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胃酸(含HCl)与Al(OH)3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从生活化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将碳酸饮料与小苏打混合到一起将形成气泡,由此可猜想酸碱融合会形成水和气体,借此渗透“中和反应”的含义。此外,学生也可从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将肥皂水涂抹到被叮咬的地方,就能有效缓解瘙痒感,了解蚊虫分泌酸性物质,肥皂水属于碱性物质,两者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构建生活化导入情景,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知识对自身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其不再抵触学习知识,明白课程设计的意义与价值。而学生后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熟练使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能力,以此实现快乐地学习。

  二、进行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活动时,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足,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而初中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不同知识点间具有密切联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但无法掌握此时教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还会对后续知识学习造成一定阻碍。想要解决该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实施问题情景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欲望,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良好发展。

  以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氢气”为例,新课导入期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有关氢能源公交车和火箭燃料视频材料,并询问学生:“为什么人们会称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呢?氢气燃烧产物对比化石燃料具有怎样的区别?你还知道氢气在哪些方面的应用呢?”问题情景创设完成后,引导学生与前后桌展开分析和探究,或在其中渗透竞赛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哪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的答案最多且最正确,哪组即可获得胜利,对于获胜小组教师可提供一定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借助设计问题链引出氢气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让学生实现系统化学习,从中感受到氢气在社会各领域中运用的价值,且贴合“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从以往“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初中化学情景导入,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避免出现走神的情况,还可满足“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原则。为此,教师应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明确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使其在后续主动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北山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