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拉开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因而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为使高校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从而依托思政课讲好全会精神的内涵要义。 一、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融入的统筹性 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深刻认识制度事关根本,并着力强化制度建设,来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重要作用。 其一,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总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统一。总体推进就是要求各级各类高校都必须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确保融入的全覆盖;分类指导就是针对各类型高校的办学实际与特色进行有机融入与重点突出。总体推进是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分类指导是确保总体推进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由此,必须在制度层面对二者予以体现,以确保融入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其二,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整体规划与分步设计相统一。整体规划,就是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融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的整体规划,以确保融入的整体性;分步设计,就是要在充分把握思政课教学过程先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逐步设计,并使之相互关联,以确保融入的科学性。整体规划是分步设计的必要基础,分步设计是整体规划的科学推进,二者共同服务于融入的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由此,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使二者在顶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确保融入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二、深化理论研究,提升融入的学理性 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深化理论研究,以透彻的学理分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其一,要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专题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厚,需要整体把握与重点理解。因此,高校应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具体与深度解读,既要讲清全会精神之焦点,也要讲清全会精神之要点,更要结合高校办学特色讲清全会精神之亮点,从而促使思政课教师全面、系统、辩证地把握全会精神。 其二、要依托集体备课加深对全会精神的学理化阐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普遍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相对于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以拓宽视野、解放思想、集思广益的显著优势,更能促使教师深度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由此,必须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坚持领备、联备、自备相结合,使教师在互学互促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学理化阐释。 三、合理编写教材,提高融入的科学性 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抓好教材建设,实现科学融入,从而为进课堂、进头脑奠定坚实基础。 其一,要找准全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材现有内容的契合点,做到有机融入。“融入”不是物理上的机械拼凑,而是一种深刻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材,首先就是要找准全会精神与教材现有内容的契合点,确保融入不生硬、不违和。要坚持以逻辑契合为基点、以主题契合为根本、以价值契合为灵魂,从小切口引入大道理,从而使全会精神有机呈现于教材之中。 其二,要立足高校办学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围绕全会精神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学校为满足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这一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创新性等特点。因此,为加快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学生更为及时地了解学习全会精神,就必须着力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与编写。要结合高校办学特色,有侧重、有特色地进行教材编写,以实现校本教材的个性化;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材编写,以实现校本教材的科学化。 四、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融入的实效性 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事半功倍地讲好全会精神。 其一,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中讲好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为学生所内化,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独特优势与强大功能,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内容传授。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教学方法的时代转型,如基于大数据的比较教学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教学法、基于元宇宙的情景体验法等;要利用数字技术不断设计与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进行检验与完善,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任务。 其二,要善用“大思政课”,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大思政课,就是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知行合一中实现显著提升。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并非一句口号、一纸宣言,而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善用大思政课,使学生在书本与现实相结合中深刻了解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要“寓教于访”,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各地区、各领域的改革先行点、示范点等,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与意义之深;要“寓教于行”,通过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活动式教学,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真正学深悟透全会精神。 (作者单位:1.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