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游戏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综合发展。但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还是以讲授为主,很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局面。而且现在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许多新知识也被融入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对新课改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往往只是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充分地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只能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反感情绪。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一点,而是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直接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教学,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厌恶情绪。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的话,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去。而且许多教师也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科学地设置,没有按照教学计划来实施课程教学。所以说,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与计算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例如在讲解《数字的大小》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数字大小与实物大小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数字大小与实物大小之间的关系。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游戏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利川市都亭普庵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