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农村小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这为科学探究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将小学科学探究实践与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旨在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通过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孩子的生活资源,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常见昆虫”时,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在农村生活中见过的昆虫,了解他们的认知程度,然后组织植物观察、动物观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豌豆、向日葵等植物,通过植物分类、观察生长过程等活动来提高学习兴趣。在“常见蔬菜”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蔬菜分类和生长过程的调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过程的调查和总结,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常见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特点。 在调查本地鱼类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种鱼进行分析和总结,如鲤鱼、草鱼等,并指导学生开展“如何养殖鱼类”的活动,介绍不同鱼种的生活习性和营养价值。在种植豌豆和向日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开花和结果等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的分类和观察。 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孩子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例如,鼓励孩子们制作有关植物生长过程的手抄报、手工作品等,并将这些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家长或学校,以此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农村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教授《有趣的变化》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条件下水的状态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生学习完《有趣的变化》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活动,如用石头砸碎杯子、用瓶子接水观察水的状态、用勺子舀水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科学知识对实际生活进行探究和思考,如在学习《磁铁》单元后,组织学生制作磁铁模型并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来进行总结。 教师应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和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关注农村孩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引入自然现象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农村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时,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历和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将科学探究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科学探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虽然这种结合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单一,与其他学生相比缺乏差异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和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科学课上向学生讲解有关水和空气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又可以促进他们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利川市元堡乡元堡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