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霍州煤电通信行业中小有名气的“万事通”,别人眼中电话、数字电视等业务方面的疑难杂症对于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他是一名优秀的“通信人”,参加工作20年来,凭借着对通信专业的满腔热情和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多次在两级公司的技能大赛中获奖;在通信业界,一位匠人正孜孜不倦地追逐梦想、吐露芬芳。他,就是霍州煤电第二届“霍煤工匠”、通讯信息分公司网络组班组长谭洪涛。 专注热爱 练就行业“万事通” 1990年12月,谭洪涛来到霍州煤电,1995年,成长为一名广电维修工。面对花花绿绿的电缆、精密的仪器和各式各样的通信设备。对电子产品痴迷的他顿时觉得自己成了一名“门外汉”,而且他深知,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学习、不停学习。因此他找准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向老师傅认真请教。他还订购了很多关于电信新技术方面的书籍杂志,时刻充实自己。每当公司有废旧设备仪器需要淘汰的时候,他都要借回来,拆拆装装,仔细研究里面的各个部件,逐渐摸透了这些精密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多年的辛勤努力,使他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积累了丰富的光缆和通信维护实践经验,在霍州煤电的通信行业成了出了名的“万事通”,同事们有什么理不清的专业问题只要问他,马上就能给出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法。在同事眼中,谭洪涛总是对工作有着一种狂热之情,这股热情似乎永远也浇不灭,并成为他不断向前的动力。 潜心钻研成就通信“工匠” 2008年,集团公司开始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将改变以往模拟电视节目单一、图像模糊、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谭洪涛自始至终参与了数字电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用户线路设备的安装工作,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他很快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技术升级、产品更新等问题又摆在大家的面前。打开机顶盒,展现在面前的是密密麻麻的的电子元件,有的比小米粒还小,有的又很精密,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故障。每当遇到用户的机顶盒出现故障的时候,公司只能返厂修理,耗时长、费用高,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谭洪涛主动请缨,去厂家认真学习技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苦心钻研,从简单问题着手,逐渐掌握了机顶盒的维修技术。他通过检测故障机顶盒,更换损坏的电子元件或组件,使之重新使用;通过拆卸、处理回收后的废旧机顶盒,很多零部件也可以达到再次利用的效果。从2010年至今,他累计修理机顶盒3000余部,每年可节省开支及产生经济效益约2万元。 2017年8月的一天下午,数字电视系统出现故障,一台音视频复用器“罢工”了,换上备用设备后,故障设备却让人头痛起来,因为设备已停产且无人会修理。若报废了故障设备,又无可用的替代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谭洪涛上网查资料,用排除法逐步分析故障原因。由于设备都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且组合了多项功能,所以线路比较复杂,各模块间互相关联,看似找到了故障点,但其实是其他问题引起的。就这样,他在摸索中逐渐清晰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逐步排除故障,成功修复了这台音视频复用器。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近年来,潜心钻研的谭洪涛为公司累计成功修复了交换机、音视频复用器、电源、卫星信号接收机等设备百余部。“谭师傅做事稳当,爱‘较真’,遇到问题一定想方设法解决,感觉有他在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他一起工作很踏实也很放心。”这是公司同事对他一致的评价。 在个人不断成长的同时,谭洪涛还十分注重带领身边同事共同成长,他面对面、手把手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身边的人,尤其是新入职的同事。他将多年工作所积累的窍门和绝活倾囊传授,使之所带的团队成员迅速成长,很快就成为公司的业务能手。 执着专注,潜心钻研,造就一名基层劳动者成长为行业“工匠”。成绩留在昨天,谭洪涛将继续投身于最热爱的通信行业,带领他的团队再启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