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8月05日> > 总第202305期 > B4 > 新闻内容
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与地理融合教学策略探索
新闻作者:杨智连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中,跨学科融合成为打破学科壁垒的重要路径。初中英语与地理学科因知识关联性强、育人目标互补,具备融合教学的天然条件。本文立足理论基础与现存问题,探索两学科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提供实践参考,回应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现实需求。

  一、初中英语与地理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支撑

  学科融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关联性与情境化,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可承载地理知识,地理内容为语言运用提供真实语境,二者通过意义建构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支持跨学科整合,满足学生语言逻辑与空间智能的综合发展需求,符合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与“语言运用”的培养目标。

  (二)可行性分析

  初中阶段两学科知识难度适中,存在诸多交叉点(如国家名称、气候描述等),便于内容衔接。新课标倡导跨学科学习,为融合提供政策支持;现代教学资源(双语地图、英文地理纪录片)可降低实施难度,且初中生具备基础语言能力与地理认知,能够适应融合教学模式。

  二、初中英语与地理融合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层面

  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多数英语教师地理知识储备有限,地理教师英语应用能力薄弱,难以协同设计融合课程。教学理念保守,部分教师认为跨学科教学会稀释本学科内容,缺乏主动融合意识。此外,教师培训体系中跨学科指导缺失,导致融合教学实践缺乏专业支撑。

  (二)教学层面

  教学资源零散,缺乏系统地融合教材与配套材料,现有资源多为简单拼凑,难以实现深度结合。课堂实施形式化,常停留在“英语单词+地理名词”的浅层关联,未形成学科逻辑交织的教学模式,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效果不佳。

  三、跨学科视角下初中英语与地理融合教学策略

  (一)课程内容整合策略

  以“主题关联”为核心,构建双向渗透的内容体系。例如在地理“气候类型”单元中,嵌入英语学科的天气描述词汇(tropical、temperate)和对话场景;在英语“环球旅行”主题中,融入地理学科的时区计算、地形特征等知识。通过梳理教材重合点,编制《跨学科主题学习手册》,将碎片化内容整合为“自然环境—人文活动—语言表达”的逻辑链条,确保知识衔接的科学性。

  (二)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推行“任务驱动式”协同教学。教师设计阶梯式任务:基础层通过英语地图标注巩固地理概念,进阶层以英语小组合作完成“某国资源分布”调研,创新层开展“模拟联合国气候谈判”双语实践。同时采用“双师课堂”模式,英语教师侧重语言输出指导,地理教师负责学科逻辑把关,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打破学科壁垒。

  (三)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建立跨学科资源库,包含三大模块:一是双语可视化工具(如动态英语地理信息图、多语言地貌视频);二是生活化素材(如进口商品包装上的地理标识翻译、国际新闻中的地理背景解读);三是数字化平台(如利用AR技术实现“英语解说地理现象”的互动体验)。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创作,如绘制“英语地理手账”并进行班级共享。

  (四)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实施“多元维度”综合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双语汇报、合作探究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设计跨学科试题(如用英语分析某区域人口问题的地理成因)。引入“双轨评分制”,分别从语言应用准确度和地理知识掌握度进行量化评估,同时增设创新加分项,激励学生展现跨学科思维。

  四、结语

  初中英语与地理融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突破教师素养、资源建设等多重障碍。通过内容整合、方法创新与评价革新,可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助力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未来需强化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开发特色融合课程,让跨学科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