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8月05日> > 总第202305期 > B4 > 新闻内容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分析
新闻作者:杨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当今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俨然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入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课程目标。情境教学法是落实小学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情境的构建,能让小学生体验到一个生动、真实的语境和环境,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学习中锻炼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语言。教师可基于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构建生活情境。以《秋天的雨》为例,本文凭借细致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秋雨之下的变化,蕴藏着生活情味,充满深厚的情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画面中体验语文的美丽。譬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看秋雨之中所发生的有趣事情,例如上学、放学被雨淋湿的场景、学校下课后被雨打湿的样子、家里衣服被雨淋湿、晾衣服被雨打湿的画面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再配合课文建立情感联系。在教学当中,教师可让学生聆听秋雨的声音、观看雨天的实景图片,甚至让学生在雨中观察雨打在校园中树叶上和地面上的样子,营造出具有生活真实性的教学场景,借助于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理解作者的意境。同时,学会语言的感知和表达,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真实而有情义。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有效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直观性,便于学生更加清晰直观、有趣地掌握语文知识,引导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所讲的是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描绘了一幅风景美丽、物产丰富的南海西沙群岛的画卷,表现了祖国海疆的广阔美丽、物产丰富,具有很浓厚的地理色彩和审美色彩。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西沙群岛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仅靠文字很难将学生引导到一个具体的想象空间和海洋世界里去。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投影仪展示西沙群岛的风光短片,出示珊瑚礁、珊瑚岛、热带鱼、海龟、海岛的图片,并配上轻柔的海浪声以及解说词,创设一个视觉、听觉相互配合的海洋世界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画面,一边让学生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让学生直观看到珊瑚的形状;“成群结队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让学生了解鱼群穿梭场景,这样学生仿佛被带到南海西沙群岛那美丽的海中,学生的心随着课堂情境荡漾于东海之滨、南海之国,不但加强了对课文中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吸收,而且也充分抒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旷神怡的美好情感。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对文本意义建构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望天门山》这篇古诗的教学中,当学生已经把握了诗的大致意思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如果是诗中的诗人,在这样壮丽的大好河山面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诗人为什么说‘两岸青山相对出’,你们能够想象出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景”等。让学生化身为诗人置身在如此宏大的山水之间,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讨论,进入更深层次的诗意体会阶段,感悟诗中大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磅礴洒脱的心胸。此外,教师也可以提问:“你有没有被自然风光震撼的时候?如果让你写一首诗歌,你会写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达成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标。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今后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继续钻研和探索情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