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5月20日> > 总第202294期 > B4 > 新闻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融入企业综合服务职工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新闻作者:任文艳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综合服务职工服务工作有效融合,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提升员工政治素养和确保企业方向正确的关键所在,更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挖掘创造潜能的强大动力。

  基层职工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核心抓手。本文从基层职工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服务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引领、情感关怀、制度创新等方式,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模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新时代基层职工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职工服务的灵魂

  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职工服务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引领功能

  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使员工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高度的政治觉悟,将引导企业在面对挑战时,始终坚守初心,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偏离航道。

  2.目标凝聚功能

  企业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许多企业在探寻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物质激励或者外部压力难以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例如,一些企业尽管提供了优厚的薪资待遇,但员工仍缺乏对企业的深度认同感和奉献精神,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依旧困扰着企业管理者。这背后反映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连接纽带,而目标凝聚功能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它强调将企业发展目标与职工个人理想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从“为企业打工”转变为“为自己奋斗”。

  (二)基层职工服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载体

  基层职工服务不仅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重要平台。通过基层职工服务,可以有效地落实国家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服务意识

  基层职工服务应当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目标,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员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2.注重沟通倾听

  基层管理者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倾听,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进行帮助和解决,特别是对于思想波动较大的员工,更应重点关注和关怀。

  3.结合实际情况

  基层职工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具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服务活动,确保服务内容丰富多彩,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

  在服务和日常工作中,应巧妙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使基层服务不仅是服务行为的展示,更是思想工作的实际落地。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基层职工服务的长效机制,确保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基层管理模式。
 

  二、当前基层职工服务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基层职工服务体系作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环节,当前面临着多维度的现实挑战,其困境集中体现在组织机制滞后、需求适配偏差与技术赋能不足三个层面,亟须系统性破题。

  (一)组织机制与执行效能的“两张皮”矛盾。

  基层服务呈现“上热下冷”的传导衰减,集中学习停留于拍照签到、抄写笔记等程式化操作。某国企调研显示72%职工认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服务供给呈现“散点式”特征,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模块未形成全周期服务链条,导致资源错配与重复建设。某开发区工会年度服务项目重复率高达35%,折射出统筹规划的系统性缺失。

  (二)代际更迭中的需求分层困境。

  新生代职工呈现“马斯洛需求高阶化”特征,某制造业调查显示00后职工将“技能认证通道”(89%)和“扁平化管理”(76%)列为优先诉求,与传统职工关注的薪资保障(65%)形成明显区隔。同时,劳动群体呈现快递员、网约工等新就业形态分化,某平台经济调研中42%灵活就业者提出职业伤害保险需求,凸显保障体系的结构性空白。

  (三)数字化转型的适应性障碍。

  传统服务存在“渠道错位”现象,依托宣传栏、大会传达等单向传播方式,与职工日均4.2小时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形成落差。数据应用停留在基础统计层面,某地总工会数字化平台仅实现23%的数据分析功能,智能匹配、需求预测等模块尚未突破,导致服务精准度不足。技术赋能欠缺引发“数字形式主义”新症结,部分单位将线上签到率等同于服务完成度,造成资源空转。

  破解上述困境需要构建“需求识别—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的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建立职工需求动态监测机制、构建模块化服务平台、培养数字化服务队伍等举措,推动基层服务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这既是提升职工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突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唯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基层职工服务全过程,构建“教育—服务—发展”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提升与职工幸福指数增长的有机统一。这需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既要传承红色基因,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思想穿透力”,更具“实践生命力”。

  (作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