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8时,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早调会经营分析环节,企管部副部长李慧通过“驾驶舱”实时调取全矿69个队组前一日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去年,古城煤矿依托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生成了“古城煤矿经营管理驾驶舱”,将经营数据看板比作“驾驶舱”,平台每项数据是其中的“仪表盘”。该矿企管部副部长李慧的日常工作便与“驾驶舱数据”深度绑定。 “过去调取全矿数据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汇总,工作量大,数据质量差,现在只需打开‘驾驶舱’,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多维分析报告。”李慧轻点屏幕,调出了综采二队的相关数据,“现在看这个‘驾驶舱’的‘仪表盘’,就像给矿井做‘CT扫描’。” 目前,集团有900多个这样的“驾驶舱”,构建起“日跟踪、周预警、月复盘”的全覆盖、全周期动态分析体系。 “过去,数据记录手段落后,表格满天飞,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脱节,数据及时性差,数据标准、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溯源难,关键指标分析依赖经验判断,数据孤岛、数据碎片化严重。”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告诉笔者。 潞安化工集团成立后,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构建起了“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 目前,平台运行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供管理、销售管理、投资管控、财务核算等17个系统模块,实现了经营数据云化连接、实时反馈以及自动、自助分析等功能。 李鹏杰介绍:“我们自行开发的系统,构建起覆盖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全量、全要素、全组织、全业务流程的经营管理‘驾驶舱’。”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并未止步于工具升级,而是向更深层次的“数智融合”迈进。 走进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中控室,笔者看到一套费托合成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费托合成厂的生产运行设备,并对机泵群进行智能匹配。操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获取费托合成装置的运行数据。 “这套智能控制系统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以及装置的物料平衡优化算法、能量平衡优化算法、经济优化算法等进行模型化处理,提供实时精确的工艺参数值,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项目技术部副主管邵应平告诉笔者。从“凭经验操作”到“靠数据研判”,数字赋能改变着传统的作业方式。 截至目前,集团已有2万多名班组长及各类安管人员通过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块进行网格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开春时节,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这套智能电力运检系统,聚焦“安全、质效、业务”三个维度,通过运用系统的数字算法和AI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巡视”模式转变为“人机结合”模式。 该公司副总工程师甄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开发和拓展智能巡检应用场景,为系统搭载巡检机器狗、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形成‘天上无人机、地上实时监控、沟内机器狗’的全方位立体智能化数智电力运检新模式。” 近年来,集团坚持“上云、用数、赋智”,坚定“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逐步探索“AI+多场景”的深度应用。其中,常村煤矿的“三维智慧教学实训模式”在该矿掀起了一波热潮。 “接下来,我们将基于集团数字化管控平台积累的经营管理海量数据、智能化矿井工业大数据、化工企业工业大数据作为企业知识库与DeepSeek等大模型的本地化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迈向智能化。”李鹏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