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15日> > 总第202290期 > A2 > 新闻内容
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数智赋能新引擎 跑出发展“加速度”
新闻作者:魏世杰 王瑞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国家“十四五”智能矿山建设规划的引领下,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严格把握科技创新“根本点”,精准把控数智转型“关键点”,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构建起“1+3+N”智能化建设体系,在百米井下掀起一场“智变”浪潮,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智”筑根基 构建智能矿山新生态

  王庄煤矿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智能化转型的“先手棋”,全力建设矿井工业万兆以太网络,井下实现Wi-Fi6与UWB精确定位融合覆盖,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传统网络的10倍。通过引入华为FusionCloud私有云平台,构建起“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中枢将井下设备运行信息与视频监控等内容及时传至地面集控中心。依托“智能管控平台、云数据中心、融合通信网络”三大支柱,集成23个智能化业务子系统,形成“地面调度中心—井下控制站—终端”三级联动体系。

  “我们以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为核心,实现了井上下业务一键式部署和弹性伸缩应用。”智能化办公室工作人员侯忠介绍道。在集控中心巨幅LED屏幕上,地质构造、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实时跳动,构建起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中枢。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生产要素,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协同。


       “智”引变革 打造高效生产新范式

  在540中央变电所,挂着一块“无人值守”标牌。然而“无人值守”并不代表无人管理,王庄煤矿共21个变电所,其中5个已经实现无人值守,10个具备无人值守条件,在合适时候无人值守。通过智能化改造井下变电所的所有信息通过网络传至地面监控室,通过地面控制台实现远程开停开关,摒弃了以往来回电话控制的模式,真正进入了智控时代。“过去每个变电所和水泵房都需要三班倒值守的岗位,现在只需地面1人可远程监控即可。”配电工李明明说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地面调度中心对井下排水泵房、变电所等场所进行远程控制,减少了大量井下作业人员,降低了人员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风险。

  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钢铁巨臂规律舞动,采煤机自主规划截割路径,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推移,运输机智能调速运煤……设备集群的默契配合,奏响了一曲“黑色交响曲”。支架工赵强手持防爆遥控器,成组操控5架液压支架。“以前猫着腰在‘煤雨’里操作,移一架要半分钟,现在可以20秒搞定一组支架!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跟机作业,我就光荣地‘失业’了。”该工作面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工艺流程重构”,大大减轻了支架工的工作劳动强度,避免了以往在移架操作过程工作环境过于恶劣的问题。通过远程监控,值班室可以及时通过摄像头和工作面设备运行参数及时了解工作面发生的状态,能够及时根据生产情况发出命令。

  此外,通过智能AI视频摄像头及时发现皮带沿线出现的大块异物,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智能巡检能够覆盖做到一些人员难以到达或容易疏忽的角落,更及时准确地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保障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稳定。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了井下部分变电所的远程启停等操作,保证了供电的远程化、批量化、少人化。(下转A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