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中,城市的发展犹如一艘航船,需要不断调整航向,适应新形势,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海洋中破浪前行。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煤矿生产是“苦累脏”的代名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智能化为牵引的能源革命显得尤为迫切。 具有75年历史的山西省属国企华阳集团,再次成为阳泉市能源革命的“排头兵”。依托数字技术,该集团不断实现智能化改造,累计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1座智能化选煤厂、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成为山西省首家所有生产矿井均完成智能化建设并通过省能源局验收的集团企业,提前3年完成山西省全面智能化这一目标任务,不但改变了以前的高危作业环境,而且大幅提高了采掘工作效能。 截至2024年底,华阳二矿共建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0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0个,智能化建设成果初显。“新的一年,我们将依托信息基础数据库,完善井下各系统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记忆截割+自动跟机’的智能化采煤工作模式,加快智能化建设成果应用。”说到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华阳集团二矿副矿长吴瑞明信心满满。 作为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型城市,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阳泉市已成共识。阳泉市大力布局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批以风能、太阳能、钠离子电池、锂电负极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发展成效显著。华阳集团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建成投产,以贝特瑞为“链主”的平定县新能源电池小镇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基本成型……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提升产业的市场话语权和品牌号召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阳泉市坚持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主攻方向,集聚创新资源,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日益壮大,规模总量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越来越优。 向“智”努力、向“新”而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持续不断的发力,推动了阳泉市产业集聚成势,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