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3月25日> > 总第202287期 > A2 > 新闻内容
书写煤海蝶变新篇章
新闻作者:郭强 牛青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1版)

  2024年,华阳集团钠离子电池产能突破2GWh,正负极材料产能达万吨级。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国首套钠离子煤矿应急电源在景福公司投运,为井下供电安全装上“第三重保险”。

  华阳集团研发的钠离子应急电源采用独特的“液冷+风冷”双循环散热系统,在-40℃至60℃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通过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状态的毫秒级监测,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9.8%。这项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煤矿应急电源领域空白,更提升了中国煤炭行业安全标准。

  全球首批商用钠离子电动二轮车交付使用,万套电池包订单纷至沓来;钠离子储能柜在阳泉智能制造产业园点亮夜空;利用关停电厂的输电线路和场地,布局建设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华阳方案”。2024年,华阳集团战新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华钠芯能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企业三甲之列。


       双链融合 协同共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当钠电产业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华阳集团并未止步于“破旧立新”,而是着眼于“新旧共生”,实现“双轮驱动”。该集团创新构建“煤—电—材”产业生态圈,将煤炭清洁利用与新材料研发深度融合,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形成“双螺旋”上升态势。

  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华阳集团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厂房配套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是华阳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强强联手,以无烟煤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源,有效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入选省级重点工程。

  在高端材料制造领域,华阳集团联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制备出T1000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通过煤层气催化转化技术,实现从甲烷到金刚石的“点石成金”,产品纯度达99.99%;开发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以煤炭发酵产物为原料,可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已在快递包装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些创新成果构建起“煤炭—基础化工—高端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华阳集团研发力度持续加大,“煤电材储”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走出了一条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如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助力该集团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驰。

  从太行深处的智慧矿山到阳泉街头的钠电绿动,从乌金滚滚的采煤工作面到蓝电熠熠的储能电站,华阳集团用75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着“双轮驱动”的深刻内涵。

  当智能化改造让煤炭产业焕发新生,当钠离子电池开启能源革命新篇章,这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告白,更是对未来的铿锵承诺,华阳人在三晋大地描绘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壮美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