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3月18日> > 总第202286期 > B4 > 新闻内容
原则·路径: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
新闻作者:程洪宇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中国面对当下文化发展新趋势、文化发展新挑战、文化发展新机遇的必然回应,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立足中国实践,为建设新时代文化指明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确保始终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从历史逻辑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深入继承与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深刻阐述。其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化表达。因此,其代表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理论逻辑来说,在唯物史观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的认识,强调意识形态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两个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立足本国发展国情,在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认识到文化对于凝聚社会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文化等代表党、国家、人民群众的文化的最新表达,故而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实践逻辑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旨在以文化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指引中国发展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制度的目标的共同点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依旧是人民群众,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符合文化体制中内在的人学本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应然之意。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是成为现实的人的物质基础。自然属性是人的重要属性,文化生产是由人在实践中创造并满足人的,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需要人来完成。文化体制是由人维护并作用于人的,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同样必然需要人来进行。这无一不体现了深化文化体制与人的自然属性的内在联系,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的应然之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必然之意。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中得到发展,通过实践成为现实的人。正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使得人是一种群体性动物,故而需要文化体制规范、引导、约束人的行为,使人拥有社会属性。人一旦脱离社会属性,文化体制对他来讲也便毫无意义,文化的化人、育人作用也便无从讲起。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目的包含着化人、育人,因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必然之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实然之举。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哪个方面,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推进文化建设,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实然之举。
 

  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径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为了解决文化领域出现的问题,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以及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带动经济发展。当前,文化领域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周边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大IP与实体经济、直播等方式结合所带动的产业链发展也是十分可观。同时,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也同样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因此从现实发展来看,适当引入资本,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国有文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文化市场的开发,以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带动人才就业和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尤其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对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助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在现代社会愈加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商业属性就偏强,随着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旅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汲取历史的智慧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因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助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二是完善引入资本的配套法律制度。资本怎么用、如何用、朝哪个方向用都要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一方面通过法律规定理清政府和企业职责,为政府减负的同时增强企业活力。让文化主管部门将精力集中于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制定出切实符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文化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政策不衔接、不配套的情况。同时通过法律对政府和资本作出监督管理,保证文化部门的行政、执政都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贪污腐败、无法可依的情况。另一方面适当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非公有制资本在健身领域、文艺演出等方面向来有优势,适当引入非公有制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三、结语

  云程发轫,踵事增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唯物史观视域出发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文化、文化体制以及改革中的关系,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文化为文化体制建立奠定基础,文化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又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且必要。正确的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在实践中实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蓝图。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