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生逢盛世,他们是引领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应当注重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因此如何让青年勇担使命,挑起民族复兴大任成为全国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华北地区成为抗日的最前线和主战场,山西更是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主要阵地。山西有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众多革命文物。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把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网络阵地中去。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效果。 一、山西红色文化概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核心,也是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山西在整个华北地区以及全国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保存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遗存众多,赤色三晋、表里山河,为华夏后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目前,山西的红色革命基地众多,包括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山西洪洞红军八路军纪念馆、平型关大捷遗址、刘胡兰纪念馆、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等。这些地方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艰辛岁月,凸显了山西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育和爱国教育体验,激发他们对红色历史的热爱和尊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二、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 (一)新媒体的概述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媒体的转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当前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一种媒体形式,它依靠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利用其高容量、实时性和互动性,能够跨越地域界限,最终实现全球化传播。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 随着新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和普及,以手机、电脑等移动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人们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言论、观点和看法,这标志着自媒体阶段的到来,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二)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的发展概述 思政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勇担使命、挑起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责任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思政教育拓宽了空间,提供了新兴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不再单单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内容,能够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社交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用这些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较为典型的便是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由广大青年参与的学习平台——青年大学习。它是向广大青年宣传并深入贯彻党的思想和引领方针而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在新媒体时代,还有许多途径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红色正能量网络舆情,如:学习强国、微信、抖音、小红书、公众号等,这些新媒体媒介促进了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的发展。 三、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网络阵地建设 (一)必要性 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当不负盛世,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青年要心怀爱国之情,争当奋进之人,探索未至之境,践行求真鼎新精神,见证盛世繁华。而如何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高校特色的思政教育,培养他们爱国情怀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教育工作者应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1.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新兴媒体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增加涉及红色文化的思政课程,将山西的特色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红色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研讨环节中融入山西本土特色和校园特色,使学生全面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在思政教育活动中,高校可以邀请山西红色文化基地的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线下为学生们讲述先辈故事,体验红色文化,让同学们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与辛酸,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树立正确的三观。 3.开展网络实践教育活动,相关部门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同时建立课后活动小组,将课堂知识落到实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红色革命的认知。也可以举办一些表演类的活动如:情景剧、歌舞剧等,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历史,触摸文化,走近先烈。在资料搜集、编写剧本、背诵台词、分工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那段荡气回肠的艰苦岁月,不但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对他们进行精神洗礼,也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网络阵地建设 (一)概述 数字化技术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所学的所有课程体系之中,实现教授知识的同时对同学们进行价值引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三观的正确建立产生影响。当今教育强调“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成为高校领域广泛推行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科教育内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促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助于他们坚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方法 1.要求教育工作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所教授学科,并将具体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2.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育工作者思政意识,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政素养考核。 3.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创新教育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奖励。 五、总结 一切革新都将会面临诸多挑战与阻力。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同学们不配合,一些守旧教师不愿意落实创新思政教育方案的实施,社会各界人士的压力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召开研讨会,研讨工作方案、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计划。在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网络阵地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为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好处。最后,山西高校在根据本校实际特点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可以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政教育,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建议 (一)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与AR(增强现实技术)将山西红色故事重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先辈革命的不容易,他们可以在其中自行探索,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先烈互动,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责任感。 (二)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如今网络剧本杀在青年一代广受欢迎,高校可以开展红色剧本杀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软件平台,将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查阅资料,编写剧本,小组之间互相交换,进行演绎。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欢笑、悲伤、遗憾中切实感受先烈事迹。 (三)利用媒介技术制作动漫、电视剧、广播剧等,将红色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创作自己的红色文化作品,学校对创作者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去了解相关文化。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项目编号:SCFDY2024009);2025山西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晋商遗韵数智育人创新高校文物活化与实践育人资源深度融合”(项目编号:202500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