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14日> > 总第202224期 > C7 > 新闻内容
炉顶上的小屋
新闻作者:徐惠芳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炼焦车间出来,徒步向西数百米,便来到了通往上升管的楼梯前。楼梯蜿蜒向上,约有五六层楼高,每爬十来个台阶就有一个拐角,折成回路。约摸七八个拐角后,便来到了焦炉炉顶,一股热浪随即扑面而来。一个个焦炉顶盖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如一张张即将喷涌的大嘴,“嘶嘶”蒸腾着热气。

  偶有一两炉出炉的焦炭,火红通亮。一名炉顶工人头戴着防护帽,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裹得严严实实,仅露出一双眼睛。他手持一根两米长的铁棍捅条,将黏贴在炉口内壁上的焦油沫儿一点一点儿砍下来。

  “这是一台重要的环保设备,调节压力并控制焦炉冒烟。”同事薛丽耐心地给我讲解巡检路上的设备。她是一名老仪表工,有着十多年的维修经验,年纪却比我小。她讲得生动有趣,让我不由得想起刚来的那段日子。

  “热浪翻云雾,毒日灼我肤。炉顶上千度,巡检照不误。步履匆匆舞,心若进凉屋。归来已烤熟,椒盐活乳猪。”这是我初次来到炉顶时随手写的调侃段子。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季节已由大暑转为暮秋。我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不再是三伏的心烦气躁。这源于小屋对我的鼓舞。

  小屋很小,约有三四平方米,是供我们及上升管工人稍作休整的地方。坐落于焦炉南侧,由炉顶延伸出的一块钢板而建。屋外墙面均涂成奶白色,线条宛若流苏。屋内有一套桌椅,一支钢笔和两个记事本,简陋而清爽,狭小却温馨。东西两面墙壁皆有一扇大大的窗户,清早迎接灿烂的朝阳,傍晚观赏日落的余晖,白天还可以俯瞰下面来来回回的推焦车,透露出一股浪漫的气息。南面靠墙一排是我们仪表车间的自动化控制柜,用来远程操作焦炉点火、压力调节等。这样的小屋一共有四座,隔空遥遥相望,从地面上看,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楼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样灰塌塌的焦炉顶上却衍生出一个极具有诗意的小屋,使人不禁联想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凡尘中的我们,被生活磨掉了棱角,少年时许下的宏伟志愿早已烟消云散。唯一能做的,就是着眼于当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件物,每一个人。就像焦炉顶上的小屋,无论身处怎样恶劣的环境,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想什么呢?姐姐,我们该到下一站巡检去了。”薛丽清脆悦耳的声音将我的思绪唤回。我迈开轻盈快活的脚步,驶向下一所小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