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2月07日> > 总第202187期 > C6 > 新闻内容
采煤一线的“解题王”
新闻作者:张京 连雅男 王鹏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综采一线有这么一位综采专家,他扎根煤海,勇于创新,精专技术,培育人才。参加工作16年来,先后主持完成技术革新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解决技术难题500余次,带出中高级技能人才65名,在2022年11月份被授予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荣誉称号,他就是高河能源公司综采二队队长——郭敏。

 

  在实践中迎难而上

 

 

  认识郭敏的人都说他认真,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总是死“磕”到底,不拿下绝不罢手。自担任队长以来,郭敏带领队组员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积极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去年年末,综采二队遇到了急坡回采难题,最大坡度达30度,人走在支架里都是倾斜的,这是高河历史上最大的急坡回采。面对这个难题,郭敏没有被吓倒。“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去面对。”越是遇到难题,他越是表现出强者的兴奋。

  那段时间,郭敏和技术骨干不是泡在技术室,就是盯在井下现场,他们把这个难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见招拆招。通过一次次资料收集、现场勘查、技术研讨、方案制定,再到措施落实、现场优化,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郭敏的身影随处可见。最终,在他的带领下,该工作面掌握了急坡回采的方案和经验。然而,还没等他松口气,紧接着发现在急坡中,有一个横贯整个工作面的地质褶曲构造,顶板破碎、煤体松软,在回采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支架倾倒的风险。于是,郭敏一边盯住每班实时测量采煤机推进角度,一边严格执行顶板管理措施、强化支架检修质量和员工标准化操作。经过7天的艰苦奋战,他终于带领大家完成了急坡回采作业,为公司今后进行急坡回采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难题中创新创效

 

 

  在工作中,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经常会自言自语,“这能不能优化,那个工序能不能改进,怎么才能更省力、更省投入……”很多技术经过他的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π型梁作为井下主要的支护材料,在综采工作面支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压损坏后的π型梁经常需要升井修复,费时费力。郭敏发现这个问题后,积极组织技术骨干画图纸、找材料,不断尝试研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攻坚,他们终于设计出一款新型π型梁液压整形器。无需装车升井,即可在井下直接修复π型梁,减少了装车运输环节,进一步提高了π型梁的回收使用率。“单此一项,每月可降低材料消耗10200元,节约人工投入8120元,每年为公司节省21.98万元。”郭敏自豪地说。

  在他的带领下,综采二队先后完成采煤机辅助喷雾降尘装置、一种刮板输送机辅助接链装置、一种胶带输送机缓冲床、转载机可伸缩收煤板等多项技术创新。共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集团职工创新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公司职工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在培育中薪火相传

 

 

  郭敏上任队长之初,综采二队一共有10名老队干、8名年轻技术员。老队干的特点是现场经验丰富,但是理论知识欠缺,年轻技术员虽然知识学得扎实,但是缺乏现场实践经验。

  如何发挥好他们各自的优势,共同成才、共同进步,这成为郭敏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他经常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研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互相取长补短;还总结提炼了自己多年的综采机电维修心得,将工作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编辑成册,让员工们学习运用,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郭敏经常组织开展技能比武、技能“传帮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并扩大了师带徒规模,以副队长带班组长、班组长带青年员工,形成“层级”传帮带模式,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使该队技能大拿的“独门绝技”得到了传承。目前,综采二队已培养出首席技师1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10人、高级工54人,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

  16年的砥砺前行,见证了一位国企工匠的成长历程。“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更离不开企业为员工成长搭建的平台。技能大师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今后,我会把更多的技能和经验传授分享给更多人,让高河能源走出更多的‘技能大师’。”郭敏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