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煤矿就是男人的世界,但在华阳集团平舒公司机电运输部灯房,有一群“铿锵玫瑰”——她们用女性的温柔呵护着每位矿工的“眼睛”,照亮了矿工前行的安全之路。今天,让我们走近灯房组长张晓丽,看她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煤矿女性特有的魅力。 初心伴随成长路 走进平舒公司机电运输部灯房,映入眼帘的是灯架上一排排整齐的头灯和窗明几净的工作环境。张晓丽面带微笑向我们走来,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衣映衬着白皙的脸庞,虽然略有煤尘,但依然掩饰不住她姣好的面庞。 “我爸就是一名矿工,小时候他总和我说,以后有份头灯房的工作就好了。毕业后如他所愿,我被分配到平舒公司灯房,那年我20岁,对工作充满了好奇。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干就是10年,现在都当妈妈了。每当看见矿工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井下上来,总会想起父亲,他在井下一干就是30多年,从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张晓丽说。她把记忆中父辈在井下一线劳碌的印象,化作立足矿山、勤勉敬业、服务矿工的坚定追求。 青春矿灯一起亮 正式到岗后,张晓丽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认真观察每一步拆装步骤并弄通原理。为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她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煤矿机电技术操作规程》《矿灯常见病因和维修》等,逐字逐句分析理解矿灯相关知识,并在很短的时间就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过了半个月,师傅终于同意让我上手操作,当时真是既紧张又兴奋。刚开始拆矿灯,人家两三分钟拆一个,我却需要半小时,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看似简单的矿灯维修,实际是个精细活,要做精做好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张晓丽朴实的话语讲述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正是她的“不好意思”鞭策激励她走到了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光的推移,张晓丽的维修技术日臻完善,做到了拆卸安装快、故障判断准确、修复快捷耐用,连续3年在矿灯收发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也因此当上了头灯房的“七品芝麻官”——组长。 方寸之地显身手 矿灯和自救器是伴随矿工行走在巷道深处的指路明灯和安全伙伴,是他们在百米煤海下汲取温暖和光明的源泉,更是他们搞好安全生产的探路先锋。张晓丽深知这一点。每次开完班前会,她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细心擦掉矿灯和自救器上的煤尘,为每一盏矿灯和每一台自救器来一次“全身体检”,确保矿灯和自救器没有“带病”作业。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管理,灯房建立了矿灯和自救器管理台账,从编号、使用年限,到领取人、领取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登记,并对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矿灯和自救器进行“重点照顾”,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为矿工领用下井节省时间。张晓丽说:“别看灯房地方不大,姐妹们每天重复行走于‘方寸之间’,一天下来也是一场‘马拉松’。”身为组长的张晓丽凡事都走在前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着班组其他成员,用爱心和勤劳擦亮和呵护着矿工的“眼睛”。 张晓丽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开展技术小课堂,对一些旧矿灯、旧零件进行组装拆卸,提高旧物修复再上岗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女职工心灵手巧、勤俭持家的优势,让损坏的旧矿灯、旧零件变成又可以重新发挥作用的“宝贝”,释放出节约创效的大能量。 灯房是每个矿工上下井的必经之地,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下井干活要小心,井下不要拆卸矿灯。”“师傅,下井一定要按章作业、注意安全。”“师傅,上了一天的班,累了吧?赶紧回去好好休息”……张晓丽还有个身份——女职工安全协管员。她用甜美的微笑、温馨的话语、亲和的态度,为矿工拧紧下井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弦,送去上升井后的第一句问候语。她每月参加平舒公司工会在井口协管站组织的安全协管活动,为矿工补靴子、补衣服,发放点心、香皂等。逢年过节,还为矿工送上节日祝福和安全嘱托,和他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关爱中坚定搞好安全生产的信心。 张晓丽用她的执着和坚守、无私和奉献,绽放着自己的芳华,奏响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