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能源要领跑……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晋城市、县能源局组建之年,也是能源管理一体化改革的第一年。一年来,晋城市能源局聚焦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聚焦“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目标,聚焦“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倾力实施“1168”工程,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实现了全市能源工作的精彩开局。
“快”“准”“稳”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机构改革突出“快”字当先。第一时间开展谋划,第一时间完成转隶,第一时间实现运转,构建起了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能源管理新体制,实现了煤炭、煤层气、电力、新能源、节能一体化协同管理;改革政策谋求“准”字为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局,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深层调研,摸清底数,精准发力,一系列综改方案和意见纷纷出台,助力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落实改革体现“稳”字为重。煤炭行业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系统性去产能和结构性优产能,煤层气行业积极推动“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和低浓度瓦斯发电及瓦斯掺混技术,组织推进电力直接交易,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全市能源发展注入新动力。
“减”“优”“绿”推动煤炭产业上档升级,煤炭优质产量创历史新高。立足“减”字,深入推进煤炭减量重组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关闭退出5矿产能285万吨/年,产能置换2500万吨/年,对20座产能60万吨/年以下矿井全部提出重组和关闭意见,走在全省前列;立足“优”字,严格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优质产能释放保供应的意见要求,引导符合条件的煤矿加快建设,完成投资23.22亿元,转产验收7矿,产能600万吨/年,新增竣工验收4矿,产能315万吨/年,联合试运转2矿,产能360万吨/年;立足“绿”字,在全市煤矿开展了无煤柱开采、“110”工法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等试点,开展了“分责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煤炭新型利用方式探索。2019年全年完成煤炭产量1.109亿吨,增幅8.33%,创历史新高。
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做强晋城转型的“第一只翅膀”。推进体制改革,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我省制订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办法、对煤层气矿业权实行动态调整试点的政策机遇,最大限度盘活煤层气已批复矿权,倒逼现有探矿权人加快对勘查区块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速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步伐;立足增储上产,以郑庄、潘庄、马必等区块为重点,狠抓5个亿元以上煤层气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22.31亿元;全年新增钻井575口,累计9308口,煤层气产能达到70.08亿立方米。推进6个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4.3亿元;推进管网互通,按照“全市一张网、多路气源互补”的原则,加快推进煤层气管道互联互通,提升通达市内、省内、中原地区及京津冀的管道输送能力;推进应急调峰,依托沁水、阳城LNG液化厂、CNG压缩站,发挥其调峰功能,引导上中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气协议,达成战略同盟,着力构建运转高效、信息畅通、基础数据完备的煤层气调峰调度系统,实现供需平衡。煤层气产能、产量创历史新高,瓦斯发电同比增长17.4%。
聚焦“配网供电”,推进电力产业健康发展。优化电网结构,扎实推进晋城东500千伏变电站落地建设,对标全市脱贫攻坚、高铁建设、煤改电、行政区划调整等重大部署,紧盯工业园区、水电自供区等重点区域,实施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和乡村电气化工程,持续提升发电能力,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55.1万千瓦,同比增长2.6%;完成发电量262.62亿度,同比增长3.26%;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86.94亿度,同比增长6.63%;加强项目建设,申请批复并开工建设了高平市第三热源厂1×25MW背压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总投资5亿元;
(下转C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