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晋城地区首台“M100甲醇动力”重型运输卡车在晋煤集团运盛公司投入试运行,发出了晋煤集团推进甲醇燃料新能源建设项目的重要“声音”。
9月12日,寺河矿第一趟“工转民”后生产的煤炭产品正式上了运输线,承载着晋煤集团“革命性拓市场”的决心和使命,运向了煤炭的下游市场——河北省民用煤客户。
9月13日,晋煤集团晋丰公司“晋航炉”项目“心脏”部件——气化炉顺利到厂,准备安装,标志着晋煤人“带着炉子去卖气”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改革成果,“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在晋煤集团的大地上,无不昭示着晋煤集团重新焕发活力、以奋起的姿势大力“补考”赶超,也彰显了晋煤集团敢于担当、努力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大潮中“试跑”“领跑”的决心和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的藩篱”。自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来,全省上下积极踊跃投身改革实践,晋煤集团也搭乘这趟改革的“快车”,从内到外,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蜕变”。
遇困境,山穷水复疑无路
近年来,晋煤集团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局。且不说从2007年到可以预计的2022年,16年内晋煤集团将没有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投产;更不用说古书院矿、凤凰山矿、王台铺矿三座老矿关闭合计将退出产能940万吨;单就无烟煤所遇到的市场困境,以及历经“黄金十年”后,各种历史因素造成的居高不下的生产经营成本,就足以成为晋煤集团发展上空厚重的“阴霾”,阻挡着发展的光芒。
“无烟煤的需求都呈现萎缩态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按照目前的发展格局,假如没有大的技术突破、更多用途的扩展,无烟煤的竞争力将一去不再来”。晋煤集团运输分公司党总支书记王东斌忧心忡忡地说。
无烟煤一直以来就是晋煤集团的“骄傲”和“资本”,在资源型企业里,资源的天然优势是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本。从20世纪50年代到2010年前后,无烟煤一直是最优质的化工原料煤,也是固定床制气的最优质原料。高峰时期,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固定床工艺合成氨产能达到4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1%。“香炭不愁卖”是多年来晋煤集团无烟煤市场的真实写照。
但市场总是风云突变。2010年,以无烟末煤为原料的航天炉、水煤浆等大型加压煤气化技术以其更经济、更环保的优势逐步推广应用;随着2016年、2018年,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大化肥行业固定床造气整改力度”,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等地都相继出台了淘汰固定床产能的政策和退出时间表。多重压力下,无烟煤市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是1958年建企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晋煤集团董事长李鸿双一再强调。
与此同时,晋煤集团的吨煤成本居高不下,相较于国内一些先进矿井,吨煤成本高约53%;相较于省内其他煤企,同地质条件下晋煤生产矿井的吨煤成本要高出100元左右。这些不仅有悖于我省煤炭产业“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更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效益与效率,成为晋煤集团发展路上的重大阻碍之一。
破阻碍,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和转型启动以来,晋煤集团立足“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全局视野,确立了“一主三辅”产业格局,即以燃气产业为主业,煤炭、煤化工、电力为辅业,全面开启了“燃气为主、清洁高效,建设国际一流能源企业集团”的“二次转型”新航程。格局的调整必然是深思熟虑、反复考量、审慎决策后的决定。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晋煤集团就着手开展“地面煤层气抽采”试验,针对俗称瓦斯的煤层气,如何能够更高效地开发利用,如何让作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拦路虎”成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发展的“忠实伙伴”等问题,着手实践。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创新形成了“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层气开发模式,累计建成5200余口煤层气地面钻井,占全国总井数的近1/3。
2018年3月,由晋煤集团主导成立的省级煤层气(燃气)专业化重组平台——山西燃气集团揭牌成立,为晋煤集团燃气产业主导战略积蓄了更多的动能,也正式拉开了全省燃气资源整合重组的序幕。燃气作为石油、天然气更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环保能源,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对于一直以来作为资源优势的无烟煤,晋煤人从根本上转变市场观念,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在采取“煤化联动”的同时,更是延长销售链,拓展线上交易与“民用煤”销售渠道,同时启动“鲁奇炉”优化升级、“晋航炉”“NT-L炉”工业研发等新技术、新炉型开拓新市场。
至此,一直困扰着晋煤人的发展方向问题,终于豁然开朗,可以预见的“晴空万里”又重现人们心头。但制约发展的成本问题、市场问题、项目问题,仍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座大山”。
面对市场的深刻变化,晋煤集团各大生产矿井主动对标对表,多次组织专业人员赴安徽、山东及省内先进煤炭企业进行调研。“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震撼心灵之旅,科技革命和产业浪潮在这些先进矿井的应用,超出了想象、颠覆了理念”,财务中心预算部的张青深表感慨。
有了对比,便有了差距;有了差距,更能够明确目标。今年4月19日,李鸿双响亮提出了“革命性降本增效、革命性开拓市场、革命性加快项目建设”的“三个革命性”。“三个革命性”的应运而生,是晋煤集团刀刃向内、主动革命而换取新生,是晋煤集团转危为机、倒逼成长的重要举措,“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运营更为高效,“开拓市场”推动企业走得更远,“项目建设”则推动项目高点起步,为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三者可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必将成为晋煤集团深化改革、发展壮大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
筑坦途,雄关漫道真如铁
“一切成本皆可降”;
“控成本就是保生存、低成本才有高质量”;
“坚决打赢生存保卫战”;
“带着炉子去卖煤”;
“人人都是销售员”;
“超前谋划胜于考前指挥”;
“设计不合理是最大的浪费”
……
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动员令”,也是一场改革创新的“集结令”,更是一场响应时代召唤、突破传统束缚的“亮剑行动”。一系列改革实践,形成了一个个的方针战略,带着明确的指向性、目标性,正推动着晋煤集团从内到外、“寸寸新生”。
“寺河矿二季度单产单进水平同比提升15%”“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使用量同比下降53%”“无煤柱、小煤柱开采技术全面推广”“赵庄煤业设计统筹兼顾,减少巷道工程量590米,节省资金投入560万元”……卓有成效的业绩,彰显着“三个革命性”的全面铺开,也凸显着晋煤人改革发展渐入佳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道路漫漫,抵不过改革的钢铁意志;而今迈步,只为了领略更高山峰的风光无限。晋煤集团运营60余载,有着“黄金十年”的风光无限,有着“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的优良传承,还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无悔执着和“百年企业、能源旗舰”的初心愿景。而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它的使命依然艰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考试”必须要有它的奋进和担当。
正所谓纲举而目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目标已经确立,“一主三辅”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二次转型”的步伐蹄疾步稳,“三个革命性”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铺陈。晋煤人正循着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脚步,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奋勇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