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22日> > 总第201939期 > C6 > 新闻内容
构建网格化技术管理体系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新闻作者: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二景和谐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史晓东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安全生产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煤矿资源开发的生产环节多、安全工作范围广、整体的生产控制与监督的地方复杂多是造成煤矿不安全的多种因素,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必须设置明确的技术管理岗位、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技术以及合理分配生产资源,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确保煤矿资源开发的安全生产。
  发挥总工程师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煤矿技术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完善与健全煤矿技术管理体系,能够给从事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同时有利于提高煤矿资源开发与生产的效率。作为指导和协调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在技术管理工作和技术体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等同于人体的大脑和心脏,是在煤矿技术难题攻坚克难中的排头兵,是提高煤矿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指向标和度量衡!
  这就要求,作为一名煤矿总工程师在保持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既是一名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同时又是一名管理专家和领导者,能应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并付诸实施,才能有效发挥总工程师在技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领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工作不断进步。
  深化网格化技术管理体系在煤矿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在技术管理工作中,总工程师应组建一套精干的技术管理体系和机构进行技术管理工作,设置分管技术、生产、通风、地测、机电、安全等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各业务部门设置主任工程师,同时选聘一批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总工程师对下设业务部门进行直接领导或专业技术指导,形成“一头一尾”、“上下级、行政和技术协同、穿插管理”的网格化技术管理体系。以总工程师为表率,带动从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副总工程师共同构筑以积极改善煤矿的生产条件,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为方向和目标的全方位技术管理构架,确保煤矿生产技术长足有效发展。
  从生产技术上来说,搭建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是煤矿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煤矿实现可持续安全生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目前,针对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基础差、科技创新理念落后的问题,应着重从体系建设、制度规范、考核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矿井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三个体系”:成立以矿长为首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网络体系;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成立科技管理委员会,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表彰在科技创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结合实际自我创造,积极开展小改小革“五小攻关”活动。二是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着力创造育才、引才、留才的环境。通过建立技术后备岗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发掘基层岗位中的技术骨干分子。三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与科研院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开展技术合作,优化矿井设计和解决矿井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严、细、实”的抓好矿井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及风险防控工作
  矿井主要的重大灾害危险源有瓦斯、煤尘、水、顶板等,特别是作为资源整合矿井,水害是影响和制约矿井正常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危险源。如何科学有效地辨析老空区积水危险源及采取防控措施,将生产系统风险降至最低,作为总工程师,应从严、从细、从实地去开展工作。
  思想上要从严。总工程师作为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矿井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及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者,首先对待这项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水害防治及危险源辨识、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严把相关人员的学习关,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防治水规定、矿井重大灾害危险源规定吃透、学明白。以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
  手段上要从细。受地表季节性河流、陷落柱、向斜构造、老空区积水的影响,矿井在煤层开采时,采空区积水会沿裂隙导入下部的煤层,形成灾害;特别是在煤层埋藏较浅的地段,煤层开采后产生的裂隙波及到地表,使大气降水、地表水沿裂缝进入采空区积水区域导入井下,还会造成对水害来源辨识的误导。因此,对水害危险源的辨析要树立“不怕你调查的多、就怕你查的漏项”的理念,不放过每一个可能造成水害威胁的因素,从地面到井下,在整个井田范围内开展宏观的地质因素、采空区、废弃井筒调查,从地质构造、导水因素、煤层层理结构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判别,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验证手段,从源头上消除水害特别是老空区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行动上要从实。水害,特别是老空区积水的防控是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煤岩层结构变化、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个矿井一处老空区积水往往会通过多个诱导因素,从不同的区域巷道、工作面发生突水危害,对不同的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大面积影响。因此,老空区积水应从整个矿井、多煤层、多区域、多手段,因地制宜,既突出问题导向,又紧密联系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方案进行防控。例如,矿井在通过常规的探测手段发现回采工作面遇受上覆采空区积水影响的导水无炭柱的情况下,采取了非常规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措施有效解决了上覆采空区积水和导水无炭柱对工作面正常回采的影响,即在加强工作面顶板、排水设备系统管理的同时,采取通过调查、启封废弃井筒、使用大排量大功率排水设施对上覆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工作面顺槽低洼处超前施工排水钻孔,连通采空区,将导水无炭柱处上覆的采空区积水进行引流;在下组煤层施工放水巷,在预留足够的防水煤岩柱后,通过施工钻孔对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的重要举措,在造成大面积水害前,消除了工作面隐患,同时解决了上覆老空区及工作面采空区对下组煤层的影响。
  作为一名煤矿总工程师,面对当前的煤矿安全形势,如何发挥总工程师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提升矿井生产技术管理的本质安全生产水平,落实重大灾害风险防控、有效治理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的永恒话题。只有不断深化技术管理工作的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技术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的核心地位,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保好驾、护好航!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