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工作面首次引进柔模支护沿空留巷,26回风巷首次引进EJM2×160/4-2掘锚机,2601风巷采用深孔定向爆破切顶卸压技术,三大核心工艺试验全部取得预期效果;
深入开展“五小”竞赛,强力推进小改小革,2018年共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申请专利28项,完成小改小革300多项;
《基于定向水压预裂卸压和强力支护的卸支耦合留巷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漳村煤矿“2958”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荣获山西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日前,在潞安集团的表彰大会上,漳村矿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受到表彰,成为大会上备受关注的对象……
大搞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潞安集团漳村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马力正在加大。
据了解,漳村矿紧紧围绕“2958”科技创新体系,主动工作,勇于探索,形成了独具漳村特色的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2”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抓手,“9”即创新搭建“安全监管、生产组织、机电设备、技术体系、瓦斯防治、经营管理、后勤保障、人力资源、党群文化”9个创新专业组,“5”即构建起了以“总工办”牵头的高新技术、小改小革保障平台;以生产服务中心和各生产队组为核心的“小改小革”创新孵化平台;以“专业副总”为主的技术攻关、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平台;以企管科、劳资科为主的企业管理保障平台;全矿政工部门全面参与的党务管理创新平台,“8”即分别设置技术开发成果奖、成果推广应用奖、技术革新成果奖、理论软科学奖(包括管理创新)、小改小革成果奖、专利发明奖、技术标准奖、优秀论文奖8个奖项。
在不断完善“2958”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上,该矿对《漳村煤矿创新管理评审办法及奖励标准》《漳村煤矿“三化一提升”党建创新管理办法》等现有的创新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出台实施了《漳村煤矿关于推进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专门成立了创新工作管理机构,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党建创新等项目的申报、实施、评价、效果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为进一步培育完善的创“芯”生态系统,该矿还特别通过各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将创新基因深植员工内心深处,形成人人想创新的舆论氛围。通过部门包保、专业指导、创新交流等方式,对每一项创新项目实施项目跟踪、项目扶植、项目改造等,形成申报一个、指导一个、成形一个。另外,对特别有利用价值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具有一定前瞻性,对某个领域的工作具有引领性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某项工作具有推动性的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以此形成长效机制。
漳村矿在培育创新生态的同时,还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具体工作中,该矿不断深化创新机制改革,规范项目申报流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营造公平包容的创新环境,打造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该矿每半年组织对“五小”成果进行汇总评审,积极鼓励有想法的人、激励有成果的人、重奖获专利的人。坚持创新项目“必须有专利、有成果、有实效;必须能成功、能应用、能推广”的“两个必须”原则,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使职工的“独门绝技”变成“大众法宝”,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好生态决定高品质。在漳村矿,创新生态环境的完善构筑,形成了科学的、良性的创新项目生存环境。
其中,由安装技术员孙鑫主导、参与的水仓用自动清挖机项目,简单的创意背后着实解决了大问题,不仅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多,而且使用成本却降低了30%,该项目也成为了以孙鑫名字命名的一项创新成果。
由张亮、张永军、罗明坤、房惠强等4位工程师创新设计的2308工作面运巷柔模沿空留巷方案,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为更好地加强沿空留巷的生产组织提供了“漳村建议”,多功能孔口控水防喷止压装置在探放2505采空水中的应用,浓缩机增加提耙参照标尺改造,锚杆预紧力矩控制装置,压滤机液压系统改造以及抽采钻孔封孔效果正压打压检测表设计项目,让更多爱好科技钻研的“好工匠”“巧工匠”成为矿山新时代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