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身材瘦小,脸上始终挂着谦逊的笑容,这是李刚刚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他只是霍州煤电汾河焦煤公司三交河煤矿掘进四队一名普通的锚杆支护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技术,从一名什么都不懂的普通工人,成长为打锚杆的“王者”。问及他有啥秘诀,他憨厚地笑着说:“没啥秘诀,就是实干。”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4年,李刚刚来到三交河矿成为一名农合工。负责岗前培训的老师们非常喜欢他。上课听讲,他是最认真的;课堂笔记,他是记得最全的;课后作业,他是交得最早的;考试成绩,他是成绩最好的。安全课考试通过后,培训老师建议他学习电机车司机相关专业知识,他二话不说,抓起书本就开始了攻坚学习。电机车司机相关内容专业性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于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莫大的挑战。那段时间,李刚刚起早贪黑,上课时记、休息时背、吃饭时看,硬是用两周时间攻读完了三本专业书籍,以理论知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电机车班组学徒。“那时老师肯定觉得我长得瘦小,怕我在生产队组吃不消。其实我当时还没有从高考失利的阴影里走出来,总觉得自己在憋着一口气。老师们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学知识就像种地,只要实干,就会有收获。”李刚刚朴素的话语里满满的全是感激。 2012年,三交河矿完成了井下运输系统升级改造,电机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培训,李刚刚进入掘进四队。闲暇之余,他总喜欢站在班前会议室的书架前,认真地翻阅一本本书籍。同队组的工友打趣说那是他的私人图书馆,他总是挠挠头笑着说道:“大家一起。” 2014年,队组里缺少锚杆支护工,李刚刚主动请缨。他跟着师傅张少华从一点一滴学起:敲帮问顶、检查设备、风水管路是否完好、油壶有无油液、锚杆眼如何标定、转速与岩层的关系、垂直锚杆与顶角锚杆的区别……他问得很仔细,师傅答得有耐心,结合他前期在书架上“偷”学到的理论,不到三天,他便能上手操作锚杆机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 2017年,作为三交河矿的种子选手,李刚刚参加了霍州煤电首届岗位技能竞赛锚杆支护工竞赛。一路过关斩将,他顺利进入了决赛。在理论成绩领先的情况下,他实操失利,未能进入前三名。事后才得知,他当时腹痛难忍,咬牙坚持到比赛结束。经大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此次竞赛失利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他制定了学习计划。 2018年元旦刚过,李刚刚便进入了疯狂的“刷题模式”,只要一有时间,就到机房进行模拟测试。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错题清单。不负众望,他顺利进入集团公司决赛。8月31日,第二届岗位技能竞赛锚杆支护工实操比赛如期举行,大家都默默地为李刚刚捏着一把汗。经过激烈角逐,他在比赛中勇摘桂冠。别人向他“取经”,他毫无保留地介绍他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机修车间摆弄锚杆机的同时,我刻意去想面对比赛时的紧张心情,一旦感觉紧张了就抓紧锚杆机把手强迫肌肉放松,周而复始不断刺激,间隔时间就越来越长,后来我一抓住把手后整个人就特别轻松,也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了……” 你看我做传匠心 作为矿上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李刚刚总是将自己的锚杆支护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同事。鉴于他丰富的工作经验,队长安排他出任新工人的“传、帮、带”师傅,与退伍军人刘喜成了安全伙伴。工作现场,李刚刚做得沉稳而严谨,总是做一做,停一停,浑身湿透了也视而不见。刘喜说:“师傅,你歇会,衣服都湿透了,我来干。”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测扭矩不达标。刘喜当场就懵了,连忙问李刚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操作是对的,可能是手感出了问题。”李刚刚接过锚杆机,在失效锚杆附近开始补打。“我来做,你来看。”说完这句话,便是一阵悦耳的轰鸣声。 下班路上,李刚刚才向刘喜讲明其中原委:“我们的锚杆支护顶部采用的是“六×六”布置,你找的点是正确的,操作过程中动作也算标准,但是今天的事情关键点在外部环境上。现在工作面是下组煤,顶板情况特别复杂,钻杆有时会钻空,这不能怪你,我也只有通过手感才能感觉到。所以只能和你说,‘我来做,你来看’。”在他耐心的帮助下,刘喜很快就能在锚杆支护工作中独当一面。 这就是李刚刚,是投入,让他成为支护领域的大拿;是实干,让他在煤海博弈中展露风采。获得“霍煤工匠”称号的他,又将开启一段崭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