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能集团长治公司王庄煤业,漫步在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花园式矿山,仿佛步入一处“天然氧吧”,处处散发着清爽独特的绿植味道,安全为天的主题草坪上十几只喜鹊飞向近在咫尺的黛青色的老雄山,勾勒出“矿在山中,林在矿中”的美丽生态画卷,而三座经过治理后的历史遗留矸石山和一座正在治理中的在役矸石山郁郁葱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成为矿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述说着王庄人独具匠心的矸石山治理之路。
因地制宜矸石山变身后花园
昔日的王庄煤业,煤矸石堆积成山,煤灰满天飞。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产生量约为煤炭产量的10%~15%,堆放矸石不但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大气、水源、土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一与煤炭生产相伴而生的“痼疾”,一度成为煤矿无法攻破的难题。
自2008年以来,王庄煤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治理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矿山。根据矸石山整治方案,采用黄土覆盖矸石绿化的方式进行。在对矿区主干道路进行修缮硬化的基础上,先后在矿区地面修建了多处绿色花园。根据不同绿植的生长特点,安排专人对草坪及各种花草树木进行分段或集中浇灌,定期对绿地及花草树木进行精心修剪。
原先公司办公楼与职工之家之间的空地由于地势复杂、坡度较大,一度成为堆放矸石的场所,安全隐患颇多。王庄煤业因地就势,铺种草坪,栽种树木,修建曲径,放置奇石,沿坡建成以“安全为天”为主题公园,成为矿区里最具标志性的一道风景线。沿老君庙一直到矿井水处理站范围内,原是沟壑纵横,王庄煤业将废弃的矸石充填沟壑,依山而绿,一座矸石山化身绿茵草地,与巍巍雄山连成一体,建成风景优美的观赏区。
据悉,自2008年以来,王庄煤业先后对办公区、工业场地、矸石山等进行了绿化,通过植树种草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地面扬尘、降低噪声污染、保护空气质量。截至目前,工业广场绿化面积约6.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2%;风井场地绿化率15%,有效提升了生态区域功能,实现了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巧借荒沟 天堑变通途
王庄煤业座落于上党南界最高峰老雄山脚下,矿区依地势而建,与老雄山仅有一条沟壑的距离。该沟壑地表主要是二叠系基岩带,普通植被成活率极低,治理难度大,且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经过多方考察,2015年王庄煤业将此处列为排矸场,既消化吸收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矸石,也通过对矸石山的治理,消除特有地质条件构造对矿区带来的地质灾害影响。目前,该在役矸石山的一、二期治理工程已结束,排矸场同时设置拦矸坝、导流渠、涵洞、消力池等防洪泄洪设施,三期矸石山治理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该工程工艺流程为矸石砌筑→喷覆封闭层→覆土→铺渠→喷覆营养土→植被层,被列为山西省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封闭隔离、抗侵蚀植被恢复、半柔性快速排水、营养土构建和边坡植被养护等五项国家专利核心技术。封闭隔离技术可以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散发,防止有害物质、渗滤液下渗污染土壤、地下水。抗侵蚀植被恢复和半柔性快速排水技术可以抵御风雨侵蚀,快速形成坡面植被,稳定边坡,防止泥沙淤积。边坡指标养护技术可以满足矸石山坡度陡、坡面长的条件,使植被层可以快速生长,不被灌溉时冲刷。
“矸石山横亘南北,天堑变通途。”该工程结束后,将有效处理煤矸石104万吨,同时对矸石场和周边风化山体创伤和裸露边坡同时进行了生态恢复,将矿山与老雄山有机融为一体,山体一色,可有效防止矸石场有害气体、粉尘、渗滤液的产生,同时也成为景色宜人的休闲娱乐景点。
矸石回填 避免二次污染
王庄煤业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为3#煤层和15#煤层,作为一个建矿50余年老矿区,3#煤层可采储量日益减少,15#煤层的开采延伸提上日程,并进入初期施工阶段,矸石产出量较之前增多,而王庄煤业由受私挖滥采因素的影响,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分布广。对此,王庄煤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井下废旧巷道和适合条件的采空区,做到矸石不升井充填巷道,既防止了矸石升井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又消除了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带来的地质灾害。据统计,2018年1~6月份,在35采区填渣巷、304采区探巷、西翼探巷等巷道,已累计充填20余万吨,节约矸石运输费用200余万元,利润贡献达60余万元。
当前,王庄煤业正致力于井下矸石回填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充填开采、矸石回填利用技术,就地消化解决矸石污染难题,为实现矿井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再添动力源。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季仍绽放。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行进步伐,曾经只有黄土与黑煤形成的单调矿区,如今已化身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景区,有机融为上党南界雄山景区的一部分。感受这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王庄人收获的不仅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还有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