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晋煤集团长平公司积极响应晋煤集团改革发展总体部署,结合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实际,通过开展五小创新、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大力培养职工创新意识,在积极营造“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浓烈氛围中,抢占企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全面护航矿井安全发展、工艺提效、环保稳定,让创新驱动真正成为企业“二次转型”新征程的动力“引擎”。
“安”字为先 夯基固本保安全 长平公司矿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多、煤层松软、瓦斯浓度大,且处于丹河源头地带,给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现有难题,该公司用足非常之力、坚守恒久之功,通过科学组织生产,优化采面设计,应用一批先进装备和新型材料等有效举措,全力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高效。
“要加强巷道的动压检测,根据地点、时间等进行区分采集,掌握好详细资料……”在该公司生产中心例会上,工作人员正在对矿井动压影响监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近年来,长平公司现有锚杆、锚索支护设计的监测,需借助顶板离层仪对其支护情况进行观察,而现有的离层仪每班需要进行一次观测,直接影响到其对顶板监控的时效性,从而无法对顶板安全状态及时进行反馈。而受地应力和采动影响,巷道顶板压力大,矿压显现明显。同时,矿井巷道采用综掘工艺,顶板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易发生锚索断裂和局部冒顶,极大地制约了该公司的安全保障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长平公司组织技术团队进行研究,经过反复实验论证,实现了动压影响下松软煤层留巷巷道的稳定与控制,其科技成果《动压影响下松软煤层留巷巷道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与应用》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力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近年来,随着长平矿井向西部高瓦斯盘区的不断延伸,瓦斯治理难度日益增大。面对困难,长平公司严格落实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方针和矿井瓦斯抽采达标规定要求,在不断完善瓦斯预警机制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对保护层开采、底抽巷穿层钻孔瓦斯治理技术和本煤层抽采工艺进行改进工作,用科技创新换取瓦斯治理的“安全红利”。为进一步打破瓦斯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制约“瓶颈”,该公司加大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出“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技术”。经过长期的勘测与反复论证,该项技术在长平公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瓦斯涌出动态系统突出预警系统的分析,巷道在相变致裂区的瓦斯涌出量明显小于未相变试验区域,有效地提升了瓦斯抽放能力,为巷道的安全顺利掘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创”字引领 工艺革新促生产 长平公司将生产一线单位作为科技创新、发明改造的工作重心,找准节支降耗、提效增益的生产环节,从源头设计、抽掘采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演绎生产创新“重头戏”。
该公司综采一队所在工作面处于软煤、破碎煤发育带,且回采中频繁遭遇构造,一度成为该公司主力采面中的“差等生”。为实现工作面脱困,该公司多次召开现场会,最终敲定了一套科学的作业措施。在割煤间隙,向主撤通道、三角区、顶板破碎和片帮处顺槽巷道内注入化学浆加固。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加强现场跟班、设备跟踪及月度数据汇总,总结出工序合理、机具先进、材料经济的一整套注浆加固技术。最终,该公司仅用2个月时间便圆满结束了末采工作,实现了工效及安全水平的“双提升”。
同时,在该公司大采高工作面区域,地测预报显示圈定区域存在大型构造,一旦揭露,将会使回采陷入被动。对此,技术人员发散思维,科学调整设计方案,采用“大采高工作面甩刀把回采”工艺。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加快了回采进度,保障了撤架通道的顺利施工。此外,该公司还首次采用柔性支护网材——聚酯纤维网替代传统的金属网,对顶板进行支护。相较于过去,需向工作面额外增派50人的零工队组协助支护而言,新应用的柔性网支护工艺,只需综采队自身便可轻松完成。将原先预计20天才能完成的刀把回撤缩短到5天,最多一个班撤架数达到6架,极大提高了工效。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该公司使用的柔性网支护工艺,更是为晋煤集团综放工作面快速上网、回撤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随着采煤工艺和支护工艺的不断改良创新,长平公司近几个月的原煤产量、掘进进尺等生产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在企业“二次转型”新征程中,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方向作出主力矿井的贡献。
“效”字发力 注入改革动力源 为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效率,长平公司积极响应企业改革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改革创新氛围,鼓励员工发散思维,探索减人提效新思路,努力寻求企业经营效益和转型发展的突破点,为矿井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主提升一期系统现在咱们只用了5个人,就保证了正常运转,比起以前60个人一套系统就少了55人,咱们大家要开动脑筋把能用的设备与技术都开发出来……”在该公司洗煤厂选运车间大班房,车间主任张建平正与大家一同对车间系统进行创新改造。为尽快解决主提升一期问题,张建平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如何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保障设备运行效率,经过现场多次试验,技术人员将翻板增加液压装置,在运转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条外运线路作为备用设备替换使用,既节省了检修造成的井下停产时间,又为设备维护减少了人员。通过创新,改造后的液压翻板可以直接运用到选运系统,仅一项革新便使系统维护人员减少了近10人,每天节省用电1400余度。一项小发明加入思路创新,不仅实现了减人提效,也提升了原煤运输效率。而这只是长平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人提效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该公司组织召开科技研讨会,对集团公司各单位的省部级科技成果进行筛选,推广与学习其中具有借鉴和应用价值的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合理的技术思路和机械化、自动化改造方案,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实现“固本培元、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省”字出彩 营造节约新风尚 近年来,长平公司五小科技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小到省出千元的井下废弃钢管改造,大到年节约费用上千万元的采煤工艺革新,用独具创意的革新发明,营造出全民创新节约创效的新风尚。
由于该公司釜山立井提升机的高频度使用,易导致控制按钮出现故障。平均每两年就要更换一套新的操作设备,而一套主令手柄设备要花费6万元。针对难题,该公司机电队技术员郭庆力创新性地在司机左操作台上打孔安装一个普通按钮,将按钮的常开点并联接至右操作台主令手柄启动按钮的常开接点上,这样除主令手柄按钮外,额外有了一个新的备用按钮,对立井提升机形成双重保护。即使手柄按钮出现故障了,新添加的并联按钮也具有同样的操作功效,而且这种按钮很便宜,几元钱就可以买到,工作人员也可以很便捷地对它进行更换。在工友的眼中,新添加的按钮就像是一步“妙棋”,不仅解决了立井的安全提升难题,每年也能为公司省下包括维修费、材料费在内的5万元,可谓经济高效。
长平公司不仅将创新思维运用到井下生产中,而且地面单位职工通过巧手制作也将废弃物资重新包装,再次焕发活力。该公司浴管队创新达人谭海俊用一个个匠心独具的成果,刷新了废物利用的新高度。谭海俊作为晋煤集团第一批用自己名字命名发明成果的职工,近年来,在岗位上将井下回收上来的锚杆、开关、轮胎等物品,制作出一个个廉价实用的雨鞋烘干机、物品存放柜、油桶沙发等“艺术品”,不仅服务于职工,更是激活了废弃材料,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费用5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