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业绩是干出来的,市场是闯出来的。
今年以来,潞安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构建“大营销”格局为抓手,以“变”求解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以“单一卖煤”向“多元发展”的立体化营销途径,勾勒出一条流动的“营销曲线”。
“变”中求存,主动亮出成绩单 采访期间,笔者拿到了一份太行润滑油和牡丹籽油销售累计表,其中显示:1~7月太行润滑油外销实际完成2890.38万元;牡丹籽油实际完成2438.89万元。
同时,有两条“重磅”新闻值得注意:一条是山西潞安智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SDD集团北美天然产品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条是太行润滑油公司一款齿轮油通过了德国弗兰德公司认证。
一张报表直观的体现了“量”的增加,两条新闻侧面彰显了“质”的提升。在变与不变中,潞安通过量的“物理叠加”,求大;质的“化学效应”,求强。
为了做到增量又提质,在集团“大营销”布局下,太行润滑油为了从“卖得了”向“卖得好”转变,独家赞助“八泉峡首届国际露营大会”,反响强烈。通过在京东商城开设“潞安太行专卖店”,参与“双11”“全球电商狂欢节”等活动,成功打通了网络营销、微信营销渠道。积极参与瑞士“第31届欧洲精细化工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展,第七届山西省节能环保、低碳发展博览会等业内影响力巨大的展会,不失一切时机“抛头露面”,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度。
智华农林科技公司为了让产品“叫好”又“叫座”,在第19届中国国际高端健康食用油博览会上,一举拿下博览会金奖的牡丹油“风头正劲”,成功“抢镜”中央电视台科技农业频道《大国食安》栏目组。同时,“智华天宝”系列产品搭乘山西“品牌丝路行”活动,走出国门来到马来西亚,成功亮相国际舞台。
思危求进,行动胜于一切 如何重新“定义”大营销市场?该从哪里下手?需要怎么做?面对这一切,潞安人有了一种“新常态”——“睡不着”。7月21日,太行润滑油人彻夜研究一项活动的注意事项。同样的时间段,智华农林公司也在围绕如何更好提升产品品牌度展开讨论。
今年以来,为切实更精准、更精确、更精细地做实“大营销”市场,达到靶向销售、全面把控的目的,集团上下真正从市场出发,通过开展“三深”活动,进一步了解市场、掌握市场、推进市场,从而倒逼出市场活力,即高层深入回访客户,把脉市场动向,摸清客户需求,精准按需下单;中层深入兄弟单位,弄清基层疑虑,对症开方下药,做实内部市场;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问清民众心结,打通营销“最后一公里”。
点穴先要“识穴”。围绕这一点,销售人员或利用市场宣传时机,设立咨询台、印制宣传册,方便群众了解。通过开设“两桶油”知识普及广播栏目及“两桶油”微信专栏,每天一期,一期一个知识点,让大众了解它们,认识它们,接受它们。邀请专家送上健康专题讲座,登上《潞安直播》在线解疑释惑,真正将市场做到“神经末梢”。
未来市场的“三部曲” 因循守旧,注定被淘汰;创新思变,才能赢未来。做好当下,并不是潞安的最终目标,展望未来市场“蛋糕”更大,更有“味道”。
第一曲:巩固“两桶油”市场。“请进来+走出去”做大朋友圈。刚送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远洋一行,就迎接来自吉利汽车公司的贵宾,还隆重邀请参加潞安集团炼焦煤中长协用户市场研讨会的“大咖”们,来了次潞安一日“油”。在各种高规格的展会中,频频受到国务院、省、市级领导的青睐,获得点赞声一片……“线上+线下”做网红,不仅积极与实体公司加强洽谈、合作,还主动推进京东网等线上营销,逐步打造国际国内市场协同、线上线下互动的产品营销平台,不断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第二曲:延伸煤产业链,让煤“脱胎换骨”。通过科技创新,成为继萨索尔、壳牌后全球第三家、国内第一家采用自主专利技术生产高熔点费托蜡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微粉蜡、氧化蜡、氯化石蜡等,可满足很多用途,现在产品销往欧美、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科院合作生产出了茂金属PAO,是继美孚之后全球第二家具有茂金属PAO技术的企业,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将煤炭变成了无芳环保溶剂油,销往气雾剂、化妆品企业如枪手、欧莱雅、联合日化、彩虹等企业,实现了煤炭由普通原料向环保液体燃料转变。
第三曲:不断拉伸、延长贸易链条。对于未来的潞安“新蓝图”,潞安一如既往,引领时代潮流。深度融入长治建设国家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180项目达产达标达效工程,实现煤基合成高端精细化学品产品规模效益发展;放眼全省进行布局,采用“技术输出、合作改造、产品包销、集中加工”的基本合作模式,分步改造省内煤化工项目。依托技术输出推进“一带一路”项目,集成放大钴基费托合成技术优势,联合中信建设集团、中化工程集团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高端油蜡和润滑油基础油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