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12日> > 总第201821期 > C1 > 新闻内容
创新驱动:让“同煤”品牌更加闪亮
新闻作者:通讯员 吴玲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匡铁军和攻克“两硬”1.2米以下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工艺技术的同大科技研究院煤炭研究所所长刘锦荣获得“科技人才杰出贡献奖”,每人拿到了20万元的奖金; 操作工人王雷雨和王学军两人获得“工匠类杰出贡献奖”,每人也拿到了20万元奖金…… 目前,同煤集团不断增强的创新驱动力,正在不断推动着这家大型国企改革转型,为煤与非煤同时发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统产业突出“高效化、智能化”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解决了14~20米特厚煤层开采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特厚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小(无)煤柱开采技术,使综放工作面煤柱由38米缩小到6~8米,在解决了巷道强矿压冲击、采空区漏风引发煤炭自燃等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矿井回采率15%~20%,每回采一个小煤柱工作面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 一项项科技研究成果,为同煤集团高效化、智能化开采“get”到了各种新技能,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9项,取得授权专利339项,发明专利33项,成功入围第五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特别是2016年,同煤集团“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千万吨综放面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同双系特厚煤层强矿压发生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千万吨级矿井生产系统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同一年度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水平。
  截止到目前,同煤集团已累计承担完成8项国家、省部、863重大科技项目,参与6项行业标准制定;年均开展集团公司级重大科研项目70项;各二级单位每年开展1200多项生产实践科技进步、技术革新项目。
  
为高含“金”量的技术创新搭建平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同煤集团坚持把科技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先后建成国家发改委技术创新能力专项建设“煤矿火灾防治工程实验室”、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同大科技研究院等多个研发平台,通过改变“碎片化”“不聚焦”等现象,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
  在全面打造科研平台硬件的同时,同煤集团还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抢抓与高校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打出统筹创新要素、畅通转化通道、提升创新水平等一系列“组合拳”:主动邀请宋振骐、袁亮、何满潮等院士来同煤做学术报告,组织内部专家参与国际、国内重大学术论坛;连续举办职工科技创新优秀成果推广介绍大会等;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批启动的“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深部矿建井与提升技术”、“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3个重点课题的研发工作,创新征途上,同煤集团已经由“并跑者”跻身入“领跑者”的行列。 
(下转C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