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7月18日> > 总第201724期 > C3 > 新闻内容
迎挑战 先锋队冲在前
新闻作者:通讯员 王兆国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3月,百米井下,煤海深处。王庄煤业3503工作面遭遇地质构造区,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受双向斜及陷落柱构造影响,工作面推进坡度13°,顶板破碎易漏,极难管理,液压支架推进受阻,成为公司近九年以来遭遇的条件最为复杂和恶劣的一次挑战。
 巨大的困难面前,王庄煤业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起全体职工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18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牢记嘱托,立足岗位,率先垂范,团结引领公司全体职工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与困难“短兵相接”。
 经过90余天的日夜奋战,6月14日,王庄煤业终于迎来3503工作面顺利生产的好局面,打赢了一场艰巨的煤海攻坚战。90个日日夜夜,王庄煤业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的崇高品质。正如公司总经理赵五兵说的:“3503工作面的艰难过关是一场与恶劣自然条件斗智斗勇的攻坚战,是检验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决心和毅力的试金石,是展示王庄煤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一个大舞台。”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公司党员干部职工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凭借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儿,攻克一个个难关。
 “3月份出勤31天,4月份出勤26天,5月份出勤25天。”——这是综采队采煤机司机李超的出勤记录表,在工作面遭遇困难的情况下,他跟工友们一直坚持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注浆、推移支架、打锚杆、清煤、搬运设备、敷设电缆,一个班下来,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就在单位睡一觉,第二天接着上班。三个月以来,面对着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综采队的工友们硬是凭借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儿,攻克一个个难关。
 公司严格实行矿领导带班、科队长跟班制度,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保平多次深入井下实地察看,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要保持平稳心态发挥智力和技术优势,想方设法为广大职工创造条件,做好现场各项安全防护,有效衔接各项工序。总经理赵五兵三个月内下井50余天,有时一天下井三次,盯紧现场,盯紧安全,坐阵指挥。生产副经理胡宏斌与职工们同上同下同劳动,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奋战在一线,用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全队干部职工。公司干部职工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从领导干部到跟班队干再到普通职工,自上而下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不断根据现场的变化及时变更各类相关举措,根据地质构造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根据具体工作需求不断调整工作分配方式。生产系统全体管理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充分发挥技术、机电、通风等方面的特长与优势积极参与其中;后勤系统管理人员、销售科以及洗煤厂的职工在工会主席马学军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需要时下井清煤、拖电缆、运道木、搬运注浆料,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销售科党支部书记牛志荣组织职工每天在煤场的矸石堆上分捡炭块,以增加经济效益。公司上下同心,朝着一个目标迈进——那就是让工作面尽快步入正常的安全生产阶段。
 采综掘队党支部书记贾正平说,“条件很艰苦,但为了加快推进速度,党员干部职工苦干实干。三个月的时间,咱们的工人都瘦了一圈了。”
 3503工作面在遭遇向斜之后又遇地质构造区,适逢仰采,工作面推进受阻。尽管公司领导早安排早部署在工作面预先掘进巷道,采用绕过陷落柱的方式,但在推进过程中顶板破碎,煤壁松软,片帮严重,频繁出现冒顶。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决定采取掘巷方式通过,但在冒落区无法进行锚杆支护,工作面推进停滞,综采队只得采用在冒落矸石上部喷洒加固料,使矸石连接成块,然后对矸石上部进行充填,使之成为一体,最后逐架架棚维护冒落区,并采用人工清煤方式向前推进。
 对综采队的工人来说,喷洒注浆料的工作相对好一些,但在架棚时,受限于作业空间的狭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综采队跟班队干和班组长将一切不可控因素都考虑到,做足了现场的管控工作,架棚工作就绪后,却又遭遇顶板来压,顶板整体下沉,综采队全体员工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加快推进速度,终于摆脱困境,具备了出架条件。
 据统计,为维护冒落的矸石和松软的煤壁,综采队共注浆900余吨,人工清煤6000余吨。综采综掘队党支部书记贾正平说:“条件艰苦,工人们受苦,但为了加快推进速度,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创造一切条件,但这是慢功夫,着急不得啊。三个月的时间,咱们的工人都瘦了一圈了。”
 作为一名党员,综掘队队长郭颜军连续二十多天下井,在井下一呆十几个小时,带领他的队伍在现场琢磨提高工效的办法。
 为确保尽快通过地质构造区,公司总经理赵五兵统一调配各厂队科室力量,并进行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由掘进队组进行支架上方的顶帮维护,由探放水队负责3503工作面支架的出架工作,由机电机运队负责工作面所需设备物料的运输工作。各厂队通力配合,毫无怨言,党员干部带头了解各项工作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并在现场实施过程中想出了很多好点子。
 综掘队负责的顶板维护工作困难重重,从大溜机头至53#液压支架顶板出现不同程度分层、破碎现象,局部冒落比较严重,破碎严重的顶板却支护作业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打设锚索钻孔时,破碎的顶板经常会造成塌孔、卡钻丢钻杆等现象,不仅给施工带来较大困难且成孔率很低。即使钻孔顺利打成,在推送锚固剂时碎矸也很容易将其划破,造成堵孔或钻孔报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党员,综掘队队长郭颜军为了加快顶板维护速度,确保职工安全高效,连续二十多天下井,在井下一呆十几个小时,带领他的队伍在现场琢磨提高工效的办法。他利用比锚索钻头大的φ42mm钻头进行湿式打眼通过破碎带,在钻孔到达结实的老顶之后再更换为锚索钻头继续作业,待钻孔打好后向钻孔中插入合适长度的PVC管来免去破碎带划破锚固剂的影响。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适用,彻底解决了支护过程的诸多困难,为3503工作面尽快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
 探放水队在圆满完成各项探放水任务工作的同时,也尽可能协调人手配合3503工作面的出架工作,在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探放水队工作人员也做到了出架的轻车熟路;机电机运队的人车、料车、支架搬运车全部上阵,全力满足综采队的人力、物料和支架搬运的需求;机修厂的职工们更是铆足了劲儿,井上物资的装车、综采设备的检修、大溜设备的焊接、电器设备的试验……每一个厂队的党员干部就是一面党旗,苦活累活干在先,遇到困难抢在前,他们各司其职,克尽职守,为综采队能早日通过地质构造区贡献自己的一分力。
    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张虎说,“作为一名党员,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干好我的工作,让职工们吃好、睡好、穿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和后勤保障。”
  一群男子汉在井下忙得忘了白天黑夜,下班的时间变得没有规律,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都有人升井,饿了十几个小时的矿工,第一时间都会来到井口的营养餐厅,伺候肌肠辘辘的肚子。井口的营养餐服务员也实在心疼这群劳累的人,一看到满是煤尘的矿工走过来,立马做好可口的餐点送到餐桌前,还不时说上几句暖心的话;每天的班中餐,后勤服务中心食堂组的师傅们也强化班中餐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提供高能量的餐食,无轨胶轮车运餐车及时到餐到位,保证一线职工能吃到热饭,喝到热汤。
 由于下井人数增多,环境恶劣,井下工人的工作服上粘满煤泥、油污,再加上员工干活时,出力流汗,工作服散发出汗臭味,需要清理的井下工人的衣服比平时多了有一倍。很多矿工升井后选择留宿,被单被套的清洗量也逐渐增加,单位就餐的人数也随之增多。但是,不论是洗衣房的女工们还是班中餐的女工们、公寓楼的女工们抑或是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都在后勤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下自觉主动的提高了服务质量,给矿工们创造最舒适的就餐、住宿、清洗等条件。
 党员干部是一面旗帜,先锋模范是一座堡垒,上下同心是一种力量。面对困难,王庄煤业通过旗帜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起了全体职工顽强拼搏的无穷力量,谱写了一曲激昂奋进的长歌,留下了一段激情难忘的岁月。如今,从3503工作面一直延伸到销售煤场,胶带输送机满载着滚滚乌金,在鲜红的党旗指引下,带着所有王庄人的希冀,吟唱着欢快的歌曲,开启了崭新的征途,不断实现企业发展的美好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