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寺河矿将集团公司‘136’安全管理模式与矿井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明确了‘11369’年度安全工作思路,即:坚持‘136’安全管理模式一个引领,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条工作主线,压实三级责任,严控六大系统,做实九项管理。对照‘11369’工作思路和各部门工作职责,我们逐条逐项进行了分解,动态跟踪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将‘清单化、走动式’的工作方法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5月7日,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5月份安全办公会议中,寺河矿矿长秦海忠如是说。 在发展过程中,寺河矿始终注重以安全文化为引领,形成了“堵之有道、疏之有策”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自主编纂了《磐石》安全文化丛书,书中总结提炼了矿井安全建设成果20余项,收录了事故警示案例20余个,挖掘了特色安全工作做法20余条。不断夯实了安全根基,提升了安全能力,构建了良好的安全生态。 从制度建设来讲,寺河矿将“诚信安全”融入安全生产日常,构建了《5A信誉安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员工、班组、区队、部室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实现过程、结果“双管控”,管理、素质“双提升”,让安全意识深植职工心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从科技赋能来讲,寺河矿按照“3·1·2·5”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架构,通过多年智能化建设,形成了调度指挥中心、集中控制中心、辅助运输集控中心、地面区域集控中心、瓦斯抽采集控中心“一调度+四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安全技术管控水平,为矿井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瓦斯治理领域,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级立体模式’及‘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技术,也就是地面钻井抽采先行、井下定向长钻孔区域抽采为主、普通钻孔与采空区抽采为辅,形成地面预抽超前布局、千米定向长钻孔精准抽采、常规钻孔动态补充的立体防控网络。同时,我们自主研发了钻孔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和实时采集管理系统,施工效率提升35%;自动定向钻机和‘一钻一视频’质量追溯体系相互配合,构建起从施工到验收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寺河矿西井总工程师吴光亮说。 此外,寺河矿紧紧围绕晋能控股集团和装备制造集团工作要求,积极发挥“地质先行”在矿井安全生产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持续推进煤矿地质透明化建设,通过地质探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构建三维可视化地质平台,集成地质、瓦斯、水文特征等核心数据,实现采掘空间形态智能建模与隐蔽致灾因素超前辨识,推动灾害防治由被动应对向智能预警转型升级。 “通过‘教育—监督—整改’闭环管理,大家的安全意识有了显着的提升。在安全教育上,选取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动画视频,以‘每日一案例、每周一培训、每月一考核’的形式,组织员工观看并分组讨论。我们还设立了‘安全监督岗’,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轮流担任,对作业现场进行全天候巡查。在整改落实上,我们建立了三违档案,对重复违规人员进行停工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班内的三违数量逐月下降,降幅达15%,安全作业水平显着提升。”寺河矿综采一队生产三班班长王波说。 未来,寺河矿将继续深化智能化矿山建设,以“科技强安”为目标,推进瓦斯治理与灾害防治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安全防控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贡献寺河力量。 科学导报记者 魏世杰 邵旭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