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5月13日> > 总第202293期 > A1 > 新闻内容
5.4%背后的能源力量
新闻作者:别凡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战告捷。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

  5.4%的成绩来之不易。“漂亮成绩单”的背后,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产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供应更安全——打开中国的“经济地图”可以发现,能源“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紧密交织,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准格尔盆地的煤炭乘坐“专列”,奏响中原腹地制造业升级交响曲;塞外的风车迎风转动,点亮黄海之滨万家灯火;江南的分布式光伏板追光逐日,绘就鱼米之乡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1%、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1%、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4.3%、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0.8%、锂矿储量跃居世界第二、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新矿种……一季度能源产量节节攀升、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捷报频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转型更绿色——为全球贡献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中国已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助力全球清洁低碳转型的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为国内经济新增长极。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升1.5%。仅2月,全国新增建卡立档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就达4054个。能源绿色转型成为经济新引擎,展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从增值税发票数据可见一斑:一季度,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7%和17.8%,太阳能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3%,新能源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绿色能源产业向上向好,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催生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支撑。

  升级更智能——近两年,AI浪潮席卷而来,深度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中国能源产业乘势而上,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呈现出“双向奔赴”、互利共生的良好态势——能源为智能化技术提供广阔落地场景,并倒逼智能化技术在不断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持续“自我进化”;智能化技术让能源产业如虎添翼,实现更安全更高效产运销的未来已来。从虚拟电厂到数智化坚强电网,从智慧矿山到数智油田,从智慧风电场到智能光伏,从“盘古矿山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到能源央国企纷纷接入DeepSeek,“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更“聪明”的能源助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对中国光伏、锂电等绿色能源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壁垒。美国“关税大棒”给世界能源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能源产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关税壁垒并非无时不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期看,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全球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势在必行,中国能源产业链完整、韧性强、内需旺、海外市场多元,持续为世界提供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经济“坚强增长极”前景看好。

  回首来时路,能源产业的一枚枚“功勋章”更加坚定发展底气;展望新征程,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力持续提振发展信心。随着体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愈加多元,能源产业将继续为中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