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22日> > 总第202291期 > B4 > 新闻内容
中国古建大门:历史、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新闻作者:吴雷升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引言

  中国古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而古建大门,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建筑的“脸面”,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古老的城门到庄重的宅门,从威严的王府大门到精致的垂花门,每一扇大门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故事,展现着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智慧。大门作为中式院落的门面,常给人最为直观的第一印象,无论从造型、结构,还是雕刻、装饰,都是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最为集中的体现。大门是院落与外界沟通的通道,一般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侧,以取“紫气东来”之意,也有说法是占据八卦中的巽位,即风位,是和风、润风吹进的位置,以引进东南风,挡住冬天的西北风,是吉祥之位,体现“坎宅巽门”的原则。研究古建大门,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建大门的历史演变

  (一)早期起源

  中国古建大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人们为了遮风挡雨、抵御野兽,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这些住所的出入口便是大门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较为规整的房屋布局,大门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形式和功能。

  (二)商周至秦汉时期

  商周时期,城市和宫殿建筑开始兴起,大门的规模和形制逐渐受到重视。这一时期的大门多为夯土结构,简单、朴素,但已具备一定的等级制度特征。到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大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阙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大门附属建筑。阙通常位于宫殿、陵墓等建筑的前方,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彰显了建筑的等级和威严。

  (三)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发展古建筑的鼎盛时期,大门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大门的结构更加复杂,装饰更加精美。在城市规划中,城门的建设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防御功能,还要注重其美观和实用性。同时,宅门的形制也逐渐规范,不同等级的官员和百姓所使用的大门规模、装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更加成熟,大门的形制装饰风格也趋于稳定。这一时期大门的等级制度更加严格,从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到金柱大门、回族门、如意门等,不同等级的大门在开间、装饰、色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区分。此外,明清时期的大门装饰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广泛应用于大门的装饰中,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三、古建大门的艺术特色

  (一)建筑结构之美

  古建大门的结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衡门、乌头门、城门、屋宇式大门等。衡门作为中国最原始、最简单的大门形式,两根立柱上架一根横梁,简洁而古朴;乌头门则在衡门的基础上,增加了华表柱,显得更加庄重典雅;城门高大厚实,通常设有城楼、瓮城等防御设施,体现了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屋宇式大门则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结构严谨,做工精细,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二)装饰艺术之美

  古建大门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木雕常应用于门扇、门簪、雀替等部位,雕刻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花卉、几何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逼真;石雕则多用于门墩、石抱鼓、柱础等部位,以其雄浑大气的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砖雕主要用于门楼、门罩等部位,通过细腻的雕刻工艺,营造出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装饰效果;彩绘则为大门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常见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不同的彩画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色彩运用之美

  古建大门的色彩运用也十分讲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繁荣的象征,因此朱红色常常被用于大门的装饰,如故宫的大门,朱红色的门扇搭配金色的门钉和铺首,显得庄重威严、气势恢宏。此外,黑色、绿色等颜色也会根据不同建筑等级和用途被应用于大门的装饰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搭配体系。

  四、古建大门的文化内涵

  (一)等级制度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大门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不同等级的官员和百姓所使用的大门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根据主人的地位等级不同,四合院的街门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门楼)等几种不同的形制。随着西洋式建筑圆明园的修建,在民间也出现了大量的中西合璧式门楼,被百姓形象地称为“圆明园式”门楼。王府大门顾名思义是用于王府,规模最大。其大小通常为:亲王府五间(五间三启),郡王府三间,王府的大门一般设于中央。在中也有规定:亲王府大门为五间,可开启中间三间,并且屋顶可用绿色琉璃瓦片,在屋脊上可安装吻兽,大门上有门钉,亲王府有63颗门钉,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只有中间一间开启,门钉也变成九行、五列共45颗。

  (二)家族文化的传承

  大门是家族的脸面,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许多古建大门上都刻有家族的姓氏、堂号、家训等内容,这些文字不仅是家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教育和激励。此外,大门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往往传承着家族的传统和特色,成为家族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

  (三)吉祥寓意的表达

  古建大门的装饰图案和雕刻题材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例如,门墩上雕刻的狮子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镇宅辟邪;“白猿偷桃”图案寓意着长寿;“莲”和“鱼”的图案代表着连年有余;蝙蝠、桃子、鹿的图案则象征着福禄寿等。这些寓意吉祥生动,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为大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古建大门的保护与传承

  (一)保护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古建大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威胁。一些古建大门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结构出现损坏;一些则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被拆除或改建;还有一些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风雨侵蚀、地震等,导致大门损坏。此外,人为的破坏和盗窃行为对古建大门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古建大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古建大门的普查和登记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全面掌握古建大门的数量、分布、现状等信息。其次,加大对古建大门保护的资金投入,用于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大门的建筑结构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古建大门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破坏古建大门的违法行为。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古建大门的同时,还应注重其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古建大门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古建大门。另一方面,可以将古建大门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古建大门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在一些现代建筑的入口设计中,可以借鉴古建大门的造型和装饰手法,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空间氛围。

  六、结语

  中国古建大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建筑的出入口,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家族文化和吉祥寓意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古建大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保护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注重传承与创新,我们可以让这些古老的大门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古建大门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山西万荣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