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22日> > 总第202291期 > A2 > 新闻内容
华晋焦煤沙曲二矿智能矿山建设开启“井下无人”新时代
新闻作者:马骏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导报讯 记者马骏  在7.7平方千米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二号煤矿井下开采现场,360名矿工的身边驻守着近400路摄像头。近日,记者探访这座山西高瓦斯矿井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正颠覆传统开采模式,“电子围栏”“AI安全员”“智能巡检”构筑起立体防控体系,让“井下无人”的智慧矿山图景加速照进现实。

  作为山西柳林地区高瓦斯、高突矿井,沙曲二矿以“晋柳王”稀缺焦煤享誉业界。在调度指挥中心,数据洪流在巨型屏幕上奔涌。“我们打造了‘一网一云一平台’架构,31个子系统全链条贯通。”矿长樊纲介绍,通过万兆环网支撑的智能开采系统,矿井已实现采掘机运通全环节动态感知与智能控制。

  技术突破更令人振奋:薄煤层三角煤智能切割破解资源保护难题,热成像AI视频实现61处作业区电子围栏全覆盖,视觉识别技术替代传统“人盯人”监管。在巷道深处,无线传感器实时捕捉地质变化,AI算法如同永不疲倦的“安全员”,构建起“人防+技防”双重屏障。

  “以前巡检皮带要爬坡6小时,现在机器人两班倒还能监测设备异常。”皮带队康廷柱的体验印证着变革。防突作业全流程智能物联体系让职工彭东东同样感慨:“再不用背着几十斤仪器下井检测。”

  在智能运输集控中心,“AI交警”正上演精准指挥:行人误闯作业区,卷闸门自动封闭;绞车突发失速,挡车栏瞬间闭锁。“系统能像人脑般分析判断,联动设备紧急制动。”副总工程师李斌演示着AI摄像仪与算法协同作战的场景。

  “现在工作面只需7人,但必须精通智能装备操作。”带班副队长郭志文道出转型阵痛。数据显示,该矿已建成8个智能综采面,单产提升33%,夜班作业成历史,40余个固定岗实现无人值守。

  变革更延伸至生命守护领域。通过智能手环与情绪分析仪,“AI医生”系统可实时筛查职工身心状态。某次班前会,系统及时预警血压异常人员,避免了带病下井风险。

  当“AI矿工”逐步替代高危岗位,传统矿工正经历从“体力工”向“技术员”的蜕变。截至2024年底,沙曲二矿已安装完成8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井下采煤工作面100%实现了智能化。

  沙曲二矿的实践表明,智能化不是简单机器换人,而是生产要素的革新性配置。正如樊纲所言:“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家级智能矿山,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守护矿工生命的铜墙铁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