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能源》是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若泽·戈尔登贝格。 文中阐述了世界能源系统的构成,包括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在化石燃料方面,介绍了煤、石油、天然气的相关知识,如储量分布、预期寿命等。对于可再生能源,探讨了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原理、潜在储量及所需土地等内容。同时,分析了核能的发展历程、核废料处理问题以及核聚变等相关知识。 书中指出能源系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化石燃料枯竭与能源安全问题,探讨了化石燃料是否会耗尽以及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服务的难题。还深入分析了环境问题,包括城市和室内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气体效应等,强调了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还涉及能源成本问题,如能源补贴力度、外部成本等。 此外,书中介绍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和潜力,涉及城市化、交通运输业、电力生产、建筑物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同时,探讨了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碳捕集与封存、电动汽车、电池存储技术等。在政策方面,讲解了碳排放税、生物燃料强制令、“上网电价”“总量管制与交易”等政策工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 这本书思考了技术开发与生活方式改变的关系,探讨了交通运输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了通过改变消费模式等非技术手段来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 储能技术及应用
《储能技术及应用》是201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伊夫·布鲁内特(YvesBrunet)。 《储能技术及应用》主要讲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了主要的储能技术,分析了其性能特点、材料与关键技术等。 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介绍了储能在发电、输电、配电、电力零售及用户等环节的应用,包括使发电收益最大化、减轻运行和经营风险、投资控制与阻塞管理、削峰填谷、提高供电质量等。 交通运输中的储能技术:阐述了电能在陆地、航空、铁路、海上运输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重型货车与客车、导引型车辆等,以及电能与其他能源互为补充的混合动力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别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探讨,涉及基本原理、储能的不可或缺性、市场情况、容量配置、储能技术选择等内容,还提到了铅酸蓄电池寿命受限及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前景。 储氢技术:概述了储氢的相关能量参数、密度与比密度,详细介绍了压力储氢、低温储氢、固态储氢等储氢方式,以及硼酸盐、混合储氢等其他储氢模式,并从技术、能量、经济层面进行了讨论。 燃料电池:讲解了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功能,包括单体或电池的概念、化学能与化学反应、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对比、催化剂及关键因素等,还介绍了燃料电池的运行系统,如空气供给系统、气体加湿系统、电堆终端的固态变换器、寿命可靠性和诊断等。 电化学储能:介绍了一次电池与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回顾了电池技术的发展历史,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分析了不同电池在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光伏发电及移动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需求,聚焦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 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
《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是由意大利马可·阿尔韦拉创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图书。该书是中国氢能联盟氢能科普系列丛书之一。 《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系统地介绍了氢能相关知识,展现了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潜力。 氢能基础。从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氢能的定义、性质,阐述了氢能作为高能、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回顾氢能发展历程,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液氢用作航空动力燃料,70年代“氢经济”概念提出,此后各国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动氢能技术进步。 生产与应用。书中介绍了氢能的生产技术,如电解水制氢、从天然气中提取氢气等,其中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和光解水制氢属于绿色制氢。在应用方面,氢能最初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今已拓展至交通、工业、发电等多个领域,如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交通领域热点。 作用与意义。从能源供应角度看,氢能能量密度高、可再生,能为能源系统提供稳定供应,生产使用中几乎无碳排放,可降低能源领域碳足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能源转型方面,氢能应用可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速能源体系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面临挑战。指出氢能发展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氢气生产、储存、运输环节,以及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需大量资金和土地资源。 发展建议。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突破技术瓶颈,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保障安全应用,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和规范,研发安全技术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建设规划,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