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4月15日> > 总第202290期 > A1 > 新闻内容
晋控煤业:向新突破 以质求变
新闻作者:张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井下智能现代的综采工作面,到宽敞明亮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从采煤机智能切割煤壁到放顶煤作业全自动化,从智能化自主调节井下通风系统到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变化主动预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势能。

  如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致力于传统产业核心技术升级,积极培育新型技术人才,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并在长久地实践中给出答案。


       向“新”求变,塑造发展新动能

  4月11日,走进山西省智能化示范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煤业集团塔山矿,操作人员通过采场环境的在线感知系统,只要轻点鼠标,系统便自动匹配工艺策略,实时监测煤机位置,综采设备自动进入割煤、移架、推溜等生产流程。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塔山矿技术设备不断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1月13日,装载着“塔山矿盾构1号”刀盘的55号多功能车缓缓驶入塔山副井;1月25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运转;2月5日,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单班进尺已突破14.4米,单日进尺最高突破28.8米,3月单月进尺完成613米,标志着塔山矿正式进入硬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新阶段。

  “塔山矿盾构1号”是该矿结合地质条件和生产需求,经多次现场调研与考察,联合江苏神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精心研制的成果。该盾构机集掘进、出渣、支护、除尘、导向等功能于一体,可有效实现掘、支、运关键工序平行作业,掘进效率较传统掘进机提升1.5倍,每班生产人员可减少约30%,还具备施工安全系数高、巷道成形质量好等优势,可真正实现零空顶距作业。

  “随着‘塔山矿盾构1号’、新型九臂掘锚一体机等新装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巷道掘进水平,还有效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这是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为矿井稳产达产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谈起塔山矿智能化建设,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智能化建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以来,煤业集团共14座矿井布局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建成5座智能化矿山,其中塔山矿、同忻矿2座煤矿通过国家级验收,麻家梁煤业公司、马道头煤业公司等3座煤矿通过省级验收。

  依托5G、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煤业集团各生产矿井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制定详细规划方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投入到生产中,实现了采掘设备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岗位巡守无人化、设备监视可视化、诊断预警自动化、信息传输集成化的目标,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煤业集团将全力推进煤峪口矿、永定庄煤业公司等智能化煤矿建设,并规划2025年建设白洞、圣厚源两座煤矿,煤业集团整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逐“绿”而行,描绘发展新画卷

  “以前的煤矿到处都是煤尘,现如今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巷道里有自动喷雾机进行雾化。矿区的环境也焕然一新,有专人对矿区种植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浇水和维护,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格外开心。”春回大地,煤业集团王村煤业公司青年职工小赵一边感叹着,一边将拍下的矿区新貌分享到朋友圈。走进王村煤业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态和谐的景象。在这里,“黑”已经被“绿”进行了全覆盖,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各类草木,一直延伸到了各个工作地点。

  王村煤业公司始终坚持以“建绿色矿山,创和谐矿区”为宗旨,组织成立了“环保治理团队”,对煤场及运煤路每天定时进行全覆盖降水除尘,净化空气质量。在煤场周围全面覆盖防风抑尘网,避免煤尘扬起造成大气污染。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煤场落煤,第一时间拉网进行全面覆盖。同时,安装多处自动洗车装置,运煤车辆进出运煤路段必经高压冲洗,真正实现了出煤不见煤的“无尘化”矿井建设。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煤业集团结合工作实际,下发了《环境保护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创建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为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整理汇总各产排污单位《一矿一册污染源调查表》,实现环保管理分类施策,并通过不断加强日常环保督察考核力度,推动煤业集团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煤业集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2024年共计投入2719万元,重点用于挖金湾燃煤锅炉替代项目和煤峪口矿、色连矿、麻家梁煤业等煤矿的排放系统建设。同时,通过开展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塔山“零碳矿山”建设、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等工作,实现了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2.92千克标准煤/吨,较“十三五”末的4.36千克标准煤/吨下降33%,节能指标显著下降,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下转A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