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方法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它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本文将深入探讨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主要有以下特征:自主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灵活选择探究的课题和方法。开放性,它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创新。过程性,它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结论。合作性,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培养了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如是操作:一是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以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时,可以提出为什么运动后我们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能量产生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二是在学生提出假设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从而验证渗透作用的原理。三是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四是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进行对比,反思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评价,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和经验。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学生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学生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尝试不同的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酶活性的变化,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还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生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第二,学生动手能力增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学生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拓宽思路,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时,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然后共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第四,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过程,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科学素养。比如,在探究遗传规律时,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仔细地统计和分析,排除干扰因素,得出准确的结论。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利川市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