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风电能源项目持续建设中。 资料图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波诡云谲,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起伏跌宕,地缘政治前景不明,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能源发展引人瞩目,应对气候变化在曲折中推进……种种变化让人目不暇接。 在纷繁迷乱的能源世界中,谁都想拥有一双慧眼,看清能源真相,洞察发展趋势。胡森林新著《能源的进化:变革与文明同行》,被业内评价为是一本新颖而独特的“能源简史”。 这本书展现了宏大的视野和格局。它并没有直接谈论我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而是从能源历史入手,从能源进化的角度,提供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和思想启发。相对于现实世界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快变量,作者更乐意寻找那些看似变动不居实则影响深远的慢变量,因为他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从深层支配了能源的进化。 作者构建了自己看待历史的眼光和标准,把能源史放在世界经济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历史观及其影响,尖锐地指出:“20世纪能源史出现时,历史哲学已经终结。能源史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分析哲学当中,被地缘政治、能源科技、博弈论、经济供需理论等所肢解,变得面目不清。往往论者探讨的不是能源史本身,不是历史发展进程、动力和规律,而是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数据、技术等表面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 基于对这种遗憾的补救,作者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加以观察,在更深厚的理论背景上,找到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揭示出更多的历史规律性。 书中对中国天人合一的历史观与西方主客对立的历史观进行了比较,并对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加以反思,指出其在经济、社会、能源、生态等方面造成的弊病,进而展望了超越这种单向度的历史观的可能性,要旨在于以道德理性、价值理性取代工具理性、目的理性,而中国传统的天人思想、民胞物与等理念,都可以作为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从历史入手,第一部分“变与不变”对能源做纵向的考察。如作者所说:“一些历史的重大线索并非清清楚楚呈现的,而是隐藏在草蛇灰线的痕迹中,只有当时间累积得足够长,人们才能从零碎的事件中透视背后的规律,抽取清晰的脉络,获得对于未来的启示。” 当人们随着作者从能源历史的源头开始,作一番漫步与回眸时会发现,能源发展的本质是储存能力的进化,而看似千差万别的能源形态,归结起来无非是三种基本作用方式;我们会看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人类能源需求的变化,也影响着技术的前进,而作为构成世界的三大基础(物质、信息和能量)之二,能源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也耐人寻味;我们还会饶有兴趣地注意到,能源发展真正的驱动力在于人的需求和期待,人性一直是能源进化中不曾缺席的主角,也将继续引领能源前行的方向。 在第二部分“时空变异”,作者敏锐地观察到,能源真正改变的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认识,进而改变了世界。而技术发展和能源形态的进化,不过是它所使用的手段而已。随着能源的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金融化等趋势不断深化,这种改变还在继续当中,而且会越来越深刻。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能源转型,本书的视角同样与众不同,第三部分“能源转型”集中探讨这一问题。当我们都认为推动能源升级的根本动力在于能源的新旧替代或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时,作者却认为从本质上说,能源进步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的追求,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物系统,生存是其唯一主题,对生存资源不断充实与积累的需求是最大动力。 书中还有一部分“走出迷津”,似乎是全书的宕开一笔,却从另一个视角反衬了能源的丰富性和多面性。确实,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能源,远远不止某一个单纯的面相,而是有了众多的投影和形象,当人们同样对能源谈论看法时,可能因为定义边界和适用条件不同,而无法有效沟通和形成共识。 所以,需要厘清对能源的认识,为能源“祛魅”,比如书中提到的,把能源的商品属性从政治属性中“解救”出来,打破不切实际的心理幻觉,摒弃附加在能源上面的种种“神话”,以及撇去新闻报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能源不可避免的曲解和附会等。 对于能源这样一个模糊而庞大的事物,人们需要擦拭一下眼睛,能源领域需要有更多的常识、清明的理性和正常的逻辑,方能使能源体系转型与观念意识的转型互相促进。 不难看出,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它不再单纯热衷于从物质层面讨论能源的发展和变迁,而是将眼光逡巡在“水面”之下,努力找出能源发展的深层动因和内在规律,从而发现一些隐秘的“暗线”,它们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又确实存在,它们既指向着能源发展的本质,也彰显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某些微妙而深远的启示。 这也是本书副标题“变革与文明同行”的内涵之所在。 在当今世界,能源已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文明、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五部分“共生之道”,着重探讨了人类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能源伦理,从价值上摆正人与自然、人与能源的关系,将人与能源都做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者,纳入伦理关怀的范畴。 在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能源伦理中,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都得到充分尊重,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善待中,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六部分“未来畅想”中,对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多元能源格局等加以描摹,关于未来的一些启示,或许就藏在这些思悟当中。 历史并非是目的论和决定论的,即便历史发展的规律已经客观存在,它也是时间的函数、条件的函数、其他事物作用下的函数,处在运动着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作用之中,人类的理性在它面前显得并不整全。 但我们也知道,未来就是一个个今天的累积,遥远的变化发端与我们对过去的理解,起源于当下的契机。正如里尔克所说:“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给与我们的意义之所在。 《能源的进化》是一本徜徉历史甬道的趣味之书,一本充满哲学意蕴的思辨之书,同时也是一本寄寓人文关怀的警策之书。我们无法把它作为一本实用主义的能源投资指南,而更像是一个对人类历史进程充满好奇心的人,回溯能源发展所做的一次单纯的知识探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