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单元主题割裂、教学目标偏差等问题,且面临教师认知局限、教材束缚等融合障碍。构建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新思路,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素养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本文将从确定单元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与活动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一创新教学设计思路。 一、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一)现存问题 1.单元主题割裂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大概念视角整合单元主题。各课内容孤立呈现,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例如在世界近代史单元,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内容本应围绕“近代化进程”这一大概念展开,但教师常单独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不同事件对推动近代化的共同作用,无法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教学目标偏差 教学目标制定多聚焦于知识记忆,忽视大概念培养。如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目标仅设定为记住各朝代政治制度名称与特点,未引导学生从“政治制度演变规律与影响”大概念层面思考,学生难以将知识迁移运用,无法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二)融合障碍 1、教师认知局限 部分教师对大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大概念抽象,实施困难,缺乏主动探索运用大概念教学的积极性。 2.教材束缚 现行教材编写体系限制大概念落实。教材按时间顺序编排,知识点分散,教师难以依据教材梳理出清晰大概念线索,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时面临诸多困难。 二、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新思路构建 (一)确定单元大概念 确定单元大概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石。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梳理单元主题涵盖的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联系。以“世界近代史”单元为例,可提炼出“全球化进程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这一大概念。在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国联系愈发紧密,均体现全球化在不同阶段对世界历史走向的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大概念,能将分散的历史知识串联,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近代史发展的核心脉络。 (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综合培养。仍以上述“世界近代史”单元为例,知识目标可设定为学生能清晰阐述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的背景、过程与影响;能力目标为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学会归纳全球化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素养目标则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性与不平衡性,培养全球视野与历史思维,增强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三)规划教学内容与活动 围绕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世界近代史”单元教学中,可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内容整合为“全球化的起步与发展”板块。在教学活动设计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路线变化,通过绘制地图直观感受全球化开端。针对工业革命,可让学生扮演工厂主、工人等角色,模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场景,亲身体验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深入理解大概念。 三、结语 在大概念视域下开展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虽面临单元主题割裂、教学目标偏差、教师认知局限以及教材束缚等困境,但通过确定单元大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与活动等新思路的构建,能有效化解现存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历史思维与核心素养,还能促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推动历史教学迈向新高度。未来,高中历史教育应持续深化对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让历史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实验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