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3月18日> > 总第202286期 > B4 > 新闻内容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闻作者:张鹤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植根中国大地形成的先进理论成果,它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一百年,见证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是独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研究红色基因的理论价值,探寻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耦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育人方式和育人使命上存在密切联系,科学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红色基因自生成之日起,就蕴含着革命先辈们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它的育人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二)育人方式的联动性: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红色基因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进行的,党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这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由于红色基因以不同的载体呈现,因而能够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新思路、提供新方法,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育人使命的契合性: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红色基因生成的政治基础,它天然带有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精神力量。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场所。红色基因的理论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具有高度契合性,保障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使高等教育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发挥红色基因的影响力,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具有独特的政治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教材。其政治性特征能培养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形成爱党爱国的正确价值观,丰富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其历史性特征对培养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意义深远,丰富高校开展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其民族性特征为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素材,丰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二)加快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通过以讲好红色故事认知红色基因、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践行红色基因等方式,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养成吃苦耐劳品格,自觉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加快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红色基因生成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红色资源开发,使红色基因育人资源“多起来”

  红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用客体,深化红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够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支持。一是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校园一直被背井离乡的大学生们视为第二个家,校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加大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使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二是搭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交流平台。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交流平台加强红色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解读红色资源的内涵和实质,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研究、开发和利用。三是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对具有实践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故居等红色圣地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丰富红色实践资源。

  (二)发挥理论教学优势,使红色基因育人效果“显起来”

  理论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一方面抓好思政课主阵地,课程思政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秉持“内容为王”原则,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同时弘扬教育家精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另一方面进行红色理论宣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红色经典阅读、举办红色专题系列讲座、建设红色理论宣讲团,为大学生运用红色文化开展自我教育提供机会和平台,弥补单纯的理论灌输的不足,解决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问题,提升红色基因育人的效果。

  (三)建设红色校园环境,使红色基因育人氛围“强起来”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氛围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大学生全方位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充分运用各种物质文化载体。巧用地标性建筑、雕塑雕像、红色文化长廊等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使大学生直观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触。其次,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红色经典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最后,创造风清气正的红色网络空间。“互联网+”的时代特征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可能,高校要重视扩大红色基因的网络覆盖面,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广大师生关注度较高的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形成红色网络育人空间。

  总之,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红色基因的价值,提高运用红色基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红色基因融入的方法,推动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在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使自己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接班人,使高等教育真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