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发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如何处置备受关注。近年来,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瞄准固废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积极探索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让“废物”变“宝物”,推动固废循环利用,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走进国峰煤电公司,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材车间,CFB灰渣经过破碎——筛分——加水搅拌——消化——压制——蒸养——打包等生产工艺后,变成了建筑施工的优质材料。“近年来,我们联合科研院校针对CFB固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特性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将CFB固废作为路基填筑材料广泛应用于G307汾阳段、S340、隰吉高速、离隰高速及汾石高速等道路施工中,累计使用量超百万吨。”多元开发中心负责人张瑞峰说。从粗放到精细,从低端向高端,国峰煤电公司力求将每一粒灰渣“吃干榨尽”,让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延展。2024年,该公司在发电量和供热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下,固废产生量同比下降15.62万吨,综合利用量完成87.97万吨,同比增加34.86万吨,利用率同比提升18.2%,全年节约处置费用约1225万元。 为了确保固废处置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电力集团要求各燃煤电厂遵循因地制宜、一厂一策、产业联动、协同处置的原则,全面加强固废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推进煤电联营、技术共享等协同发展,加大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协作力度,共同解决固废处置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 将“废物”拉来、把“宝物”带走,更多“固废变形记”正在上演。2022年,阳光发电公司与具备固废处置资质和技术的山西得旺再生资源利用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脱硫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设专用场地2万平方米。在这片即将焕发新生的场地,20万吨β石膏粉生产线、2万吨α石膏粉生产线、5万吨抹灰石膏生产线,以及1500万平方米无纸面石膏板生产线,这些高科技设备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未来,阳光发电公司所产生的脱硫石膏等固废将会被直接输送到该项目的原料库,再经物料配比、精准计量、搅拌浇筑、切割蒸养、成品打包等生产工序,最终“变废为宝”,成为全新的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完成华丽“蜕变”。 地处长治市郊区漳河水畔、周边都是熟土良田的长治热电公司,年固废排放量约95万吨。公司附近无法建立固定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若不能及时合法合规处置、利用、消纳,对周边环境及易造成污染,加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紧缩,固废处置费用也大大增加。对此,长治热电公司因地制宜,化害为利。“由社会投资、公司建设的杨暴粉煤灰砖厂每年可为我们消纳10万吨以上的粉煤灰。然而,近几年市场需求量缩减,我们通过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后,得到了适当补贴,确保了公司粉煤灰正常消纳。”该公司副总经理闫子刚说。 聚势谋远拓宽增长半径。长治热电公司紧盯固废市场变化,早在2020年,便与山西住工建筑科技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固废利用合同。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公司固废利用率达92.65%,处置成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下转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