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1月07日> > 总第202278期 > B2 > 新闻内容
“智”领新时代 创新向未来
新闻作者:来虹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在全省地方煤矿中,第一家开展智能化矿山建设,第一家实现5G信号井上下全覆盖

       ●在全市首家使用智能掘锚一体机,实现掘进工作面“掘、锚、支、运”连续作业

       ●“白田红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全市年度唯一一家地方煤矿企业被授予“省能源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煤矿智能化创新工作联盟会员”

  2009年5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莅临革命老区阳城县视察调研,做出了“见新见绿”的评价和指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近年来,阳城县能源系统创新驱动、向“绿”而行,在数字智能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中奋力作为、迈出了坚实步伐。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竹林山煤业)下足创新“先手棋”,勇当全县煤炭行业数智转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竹林山煤业核定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建有150万吨煤矿配套洗煤厂一座,是阳城县重点生产骨干矿井,也是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矿井、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山西省绿色企业、山西省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煤矿。

  1993年建矿,30多年筚路蓝缕,从最初年产15万吨的简易矿井发展成为一家核定产能为120万吨/年的现代化企业,从全国首批国家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试点煤矿到成为晋城市第一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矿井,从全省地方煤矿第一家开展智能矿山建设到全市首家使用智能掘锚一体机,竹林人一路走来,创新引领、奋勇争先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一个工作室
  “创”出一片新天地

  “邑境西北,山曰竹林。仰之觌云日之辉,俯之揽山川之灵。芦水之阳,矿以山名,虽远繁华,朝气日增……”

  时令已是腊月,走进竹林山煤业矿区,总感到体内有一股热流在涌动。在“白田红职工创新工作室”,琳琅满目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心生敬意、心潮澎湃。

  竹林山煤业“白田红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2016年被晋城市总工会命名为“白田红职工创新工作室”,是阳泰集团首个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集团技能人才培养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尝试。前不久,作为晋城市年度唯一一家地方煤矿企业被授予“省能源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省煤矿智能化创新工作室联盟会员”。工作室依托企业办学,以实操培训、名师带徒、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承担小改小革、现场攻坚克难和技术推广等重要任务;致力打造集学习、工作、改进、创新于一体,具有娴熟岗位技术能力、过硬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为企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完成小发明小创造200余项,其中13项成果获国家专利,1项成果(“侧翻式矿车卸料装置”)于2019年获得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二等奖;工作室成员发表专业论文18篇,培养技术人才60余名,技术创新注入企业发展“新动能”,也为全市煤矿以自主创新助推智能化矿山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白田红职工创新工作室”只是竹林山煤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折射点”和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竹林山煤业秉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安全高效”的安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加快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土壤,创新不断在这里传承、奇迹不断在这里发生,创新引领“创”出了一片新天地。率先在行业内建立职工心理咨询基地、将心理咨询作为“三违”帮教的新手段;率先在行业内引进煤炭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出台全员素质提升方案,健全员工创新激励机制,率先在行业内推广使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一系列新工艺改造、新技术应用,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率先在行业内聘请专业“环保管家”,成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矿、山西省污染减排先进单位,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数”向“智”
       开全省地方煤矿之先河

  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井下的一举一动实时呈现;20多台电脑操作平台前,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忙碌。这里,是竹林山煤业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在这里,显示在大屏幕上的不再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数据,而是调度指挥煤矿安全生产的“智慧大脑”。

  阳城是有着“香煤之海、冶铁重镇”美誉的煤炭大县。随着5G技术的不断突破,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为使命的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煤炭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乘势而上,勇立潮头,阳城县以全县最大的阳泰煤业集团为对象,积极铺开智能化矿山建设。作为试点的竹林山煤业,在全省地方煤矿中第一家开启了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征程。

  2020年3月,在国家八部委刚发出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没有完善的标准可参考,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成功的范本可模仿的情形下,公司党委便认定这是一条煤矿增安、提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智慧矿山”提上公司议事日程,第一时间建立了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优先资金保障,先后组织人员到吕梁的庞庞塔煤矿、阳泉的新元煤矿学习,多次到智能化建设成熟的赵庄煤矿调研,主动与各专业团队进行对接,与通信公司、煤炭科学研究院、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最终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出台了《智能化建设工作方案》和《智能化矿井建设及规划方案》,规划了智能化建设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与承办单位协作,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建立责任清单,保证了智能化矿山建设的顺利推开。

  “5+N”,智能系统一体推进。集中有效资源,高效推进“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一中心、N个子系统”智能化建设任务。与山西联通产业互联网公司合作,投资1200余万元,于2021年2月,建设完成5G十万兆以太网系统,实现井上下5G信号全覆盖,成为晋城市首家实现5G通信的煤矿企业,也是全省地方煤矿中第一家实现5G信号井上下全覆盖企业。矿井主干网络传输速度达到50000Mbps,将井上、井下多网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张网”的网络传输格局,实现万兆骨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三级网络格局。与同步推进的三维GIS“一张图”、智能化综合管控“一平台”、数据中心“一中心”和51个信息化子系统建设,筑牢了智能发展的基础工作。

  精益求精,重点项目向“智”发力。与北京易联创安科技公司合作,于2021年5月完成第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并通过山西省能源局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地方煤矿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初级建成达标矿井;同年12月第二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通过晋城市能源局智能化验收专家组评定验收,达到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中级建设标准,成为晋城市首家使用智能掘锚一体机的煤矿企业,实现了掘进设备远程操控、一键启停及智能操控以及掘进工作面“掘、锚、支、运”连续作业。2023年投资0.5亿元完成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其他系统支撑全面跟进。

  2000年在全省地方煤矿中率先起步,2021年完成“5+N”智能化建设任务并同步推进完成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2023年完成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在智能化矿山建设中,竹林山煤业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因矿施策,敢为人先,善于创新作为,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拥有51个综合安全监测监控子系统的数字化智慧调中心、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达到中级智能化煤矿建设标准,于2024年3月通过山西省能源局验收,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突破和成效:主要设备“远程集控”。依托智能化管控平台,将安全生产中的“采、掘、机、运、通”“水、火、瓦斯、顶板”等专业纳入调度的管理范畴,实现对矿井安全生产智能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协同制。

  安全生产“一体管控”。依托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动态、风险预控、隐患排查、问题落实等信息,采用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直观化、精准化的进行反馈,实现了生产动态掌握精准全面、信息反馈清晰明了、问题落实准确无误。

  设备故障“远程会诊”。依托远程可视化会诊通道,充分利用5G信号,打通井下现场与厂家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井下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5G通信现场就可及时与厂家进行技术会诊,实现设备远程办公、远程诊断、远程服务,通过安全、高效、便捷、贴心的技术服务确保安全生产。依托精准定位、通讯网络,5G通信的建设打通了固定电话、小灵通、人员定位、小英助手等系统之间的传输,实现了人员精准定位、通话瞬间连接、信息及时共享、服务及时到位。

  “减人、保安”增效明显。随着5G通信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智能化操控可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误操作,实现临时支护机械化操作,减少作业人员在支护时的危险;锚护作业由原来的手动操作改为智能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随着智能化各个系统的不断完成建设,目前为止,实现单班减员50人。逐步向“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迈进。



       蓄势待发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新是加快推动煤炭生产模式变革的重要因素,煤矿智能化是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竹林山煤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集团党委的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创新工作优势,不断激发数智赋能、创新驱动潜能,按照年初制定的“四树五抓三保障”工作思路和“14956”安全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强党建、抓队伍,保安全、促生产,严管理、提效益,抓改革、促发展,以强化管理迸发的内驱力、创新创效点燃的新引擎和智能化矿山释放的新动能,经受住了考验、顶住了压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以“竹林大讲堂”和“白田红职工创新工作室”等为载体,队伍建设更加有力,职工技能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创效蔚然成风。

  始终坚持“守底线、挖根源、强举措、建机制”总思路,深入推行“1+3+N+1”安全管理模式,以“五责”为抓手,全面落实“五级网络”责任,“恒安竹林”建设根基更加稳固。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强力推行“六定”(定岗、定员、定责、定薪、定材耗、定考核)管理,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任务,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总体目标。

  锚定年初确定的“下组煤配采、采区接替、生态环保治理、智能矿山建设”四个重点项目一体推进,取得重大突破。省能源局批复15#煤层延深初步设计。

  尽心竭力服务职工,做优“春送祝福、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作,不断优化帮扶慰问举措,职工文化活动昂扬向上,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竹林之声”合唱团代表晋城市参加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合唱大赛取得一等奖的骄人成绩。

  搭建更多平台,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和技能创新,持续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人队伍,引导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锚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我们要紧扣县委、县政府和集团党委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力做好煤炭产业数智化变革这篇大文章,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趟新路,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引深管理提升年的工作成果,为企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积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公司党委书记、矿长杨建龙最后说。

  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善于开拓创新,敢于争先作为,竹林山煤业勇毅前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