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2月27日> > 总第202237期 > C7 > 新闻内容
那年的剪纸年画
新闻作者:郑素静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画,对于当今孩童来说是个陌生字眼,但对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来说却是熟悉的时代标签。每当想起,一个又一个与年画有关的故事浮现眼前,暖暖的。

  那年临近腊月,爸爸给我一元钱,让我去供销社买《年年有余》的年画。于是,我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供销社大厅内人头攒动,喜庆热闹,年画题材多种多样,有喜庆吉祥的,有历史传说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见卖画的柜台前人来人往,一时半会儿也排不到我,我便和伙伴挤到卖书的柜台前,一本彩图的小人书《哪咤闹海》顿时吸引了我,封皮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越看越喜欢。这时,脚下躺着的一元钱引起了我的注意,趁没人看见,偷偷捡了起来。我用捡的钱买下那本小人书,又买了几块糖,并大方地将糖分给了伙伴们。

  过了半小时,我看见大厅人少了,来到卖年画的柜台,挑选了那幅《年年有余》年画。可掏钱时竟发现兜里的1元钱不见了,把兜翻了底朝天,也没找到,猛然意识到捡的钱原来是自己丢的。

  纸是包不住火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一五一十把实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指责我,只说了句:“没关系,年画由妈来想办法。”

  过了腊月廿三,年味儿越来越浓了,各家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爸爸让我贴上买来的年画,我求助似的目光投向妈妈,妈妈朝我点点头,就出去了。没一会儿,妈妈就抱回一张红纸,打开一看,是用红纸剪的一个梳着发簪的孩童手里抱着一条鲤鱼的图案。接着,我和妈妈用白面打的糨糊,把这幅剪纸贴到了炕头的墙上。因为墙上已先用白纸糊了一层,贴上红色剪纸后,白里透红,特别醒目,惟妙惟肖的剪纸比往年贴的年画都好看。后来,我才知道妈妈这段时间去了闻名乡里的“剪纸王”张奶奶家学剪纸。

  当爸爸看见这幅与众不同的“年画”时,愣了一下。听妈妈说完实情,爸爸摸摸我的头说:“这次就不惩罚你了,下不为例!”看到爸爸这样轻易“放”过我,我如释重负地点点头。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30多年过去了,那本《哪咤闹海》的小人书依然还在。每当我看到它,我就能想起那年的剪纸年画,想起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溺爱”。年画,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也承载着儿时的欢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