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两会”期间,张世丽建议是:“在加快实现‘五个一体化’进程中,加强人才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月16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986年出生的张世丽成为山西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8名代表中的一员。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张世丽先后荣获潞安化工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创新标兵”“山西省个人一等功”“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就在这里扎根了”
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井下综掘一(2)队2702皮顺工作面,围坐一圈吃中午饭的生产二班的兄弟们正七嘴八舌地唠着嗑。“咱们矿出了个全国人大代表,你们猜猜,他是谁?”班长陈伟问道。
顿时,班里7个兄弟像小学生回答老师提问似的,纷纷举起了带有煤泥的“黑手掌”。“那还用问,是咱们队长张世丽呗!”45岁的张宏端着手中的饭盒,嘴里嚼着大米,抢先答道。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张世丽,于2013年6月来到了常村煤矿综掘二(2)队。临行前,父亲跟他说道:“孩子啊!你从咱山东临沂老家大老远跑到山西去,跨了两座‘山’啊!当了煤矿工人,爹是在地上刨土,你是在井下挖煤,不管干啥,你要注意安全,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呀!”张世丽把自己行李箱放在宿舍的床铺上,自言自语道:“就在这扎根了!”
技术创新必须“扣”
2013年8月,张世丽当上了常村煤矿综掘二(2)队副队长。同年,该矿引进了潞安化工集团第一套掘锚一体化设备——山特维克MB670型掘锚一体机。张世丽没见过、没研究过、更没操作过。站在那里,足足思考了一个多小时。
他叫来队里的技术骨干,围着那“大家伙”,想着如何“踢开第一脚”。几个人思来想去,没有任何主意。慢慢地,几名技术人员思想开启了小差,谈起了别的话题。此时的张世丽黑着脸说:“你们都是技术骨干,不研究怎么拿下‘这个大家伙’,而是等人来踹我们,踹一踹动一动,甚至还不动,那屁股就不怕疼。矿上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应该认真完成这个‘任务’。”几个兄弟听了张世丽的话,个个低下了头。
张世丽决定先理顺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再解决主要矛盾。他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操作、保养、结构和原理等方面,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的“扣”,弄不懂的就请教自己的大学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被他们解决了。
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寸寸甜。现场噪音降低了、煤尘也安静的不在“乱花渐欲迷人眼”,好环境换来好心情。矿工兄弟们在S6-8轨顺施工,平均每日掘进20米,最高每日掘进23米,掘进进尺由原来的每月270米左右提高到了每月500米左右,掘进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2017年12月,张世丽因工作需要,调任常村煤矿综掘一(2)队队长。他因技术创新成绩斐然,同年,“张世丽职工创新工作室”被长治市总工会正式授牌。随后的6年中,张世丽带领他的团队完成技术革新项目60多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共计1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分析故障诊断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等4篇论文,参与撰写《煤矿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专著3部,39个精益改善项目在该矿推广应用,每年创造价值200万元以上。
2022年6月,张世丽兼任综掘一(2)队党支部书记,他提出:“工作时时跟进,思想时时提升”的口号。就说他们队职工37岁的鹿强,因为一些原因,上班时常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队组当成了商场超市,连班组长都觉得那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张世丽琢磨着下一步怎么办?他找来本队职工的信息卡,记录了鹿强的住址,决定一探究竟……回来后的张世丽,萌生出一个念头:“不论是谁,一个也不能放弃”。
张世丽一边安排队组人员时刻关注鹿强的动向,一边他在忙完工作后,抽空就去宿舍找他谈心。虽然鹿强有些抵触,但张世丽坚定一个想法,你总要有和我说话的时候。端水、送饭、洗衣,张世丽亲力亲为。一天、二天,几周过去了,鹿强还真受不了“压床板”之苦,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张世丽看出他的心思,趁热打铁道:“外面阳光无限好,不想出去走一走?”
迈出了第一步,张世丽依然不放弃。不久,鹿强也彻底脱胎换骨变了样,生活归于日常。
脚踏实地走路,才能一个脚印一个坑。“从农民到大学生,从一名煤矿工人到一名井下一线队组的党支部书记、队长,唯有坚定必胜信念、勇于拼搏,才能价值成就你我,才能走出一条理想锻造之路,才能在自己寻梦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步伐。我在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只想着要秉承潞安传承、常村精神,把提案建议带到大会中去,把加快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作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张世丽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