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笔者参加了一家大型机械加工厂组织的“安全第一课”和复工复产验收。现场整齐有序,企业法定代表人作安全述职报告,安全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仪式感十足。但笔者翻看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时发现,165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状竟一模一样。面对笔者的询问,企业安全部长辩解说,由于放假期间时间有限,没来得及逐个岗位制定安全生产责任状。 没时间是假,未用心是真。其实,签订这样千篇一律安全生产责任状的企业为数不少。 开好局,起好步,复工复产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是关键一环。但很多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状当成“规定动作”一签了之,对各个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加区分、不予细化,责任状均笼而统之、一模一样,责任状签订变成了认认真真走形式。 笔者认为,如此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效果有限,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员工及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签订责任状只是摆样子、走过场,无法发挥绷紧安全弦、拧紧责任链的作用,很容易使员工在生产中放松警惕、降低标准,给复工复产埋下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责任状在内容上要做到“三清”,即工作岗位要清楚、岗位责任要清楚、岗位风险要清楚,做到人岗一致、人责相符,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脚下有路、临危不乱。 在落实上要做到“三到”。一是“心到”,思想认识要到位。企业要上好“开工第一课”,开展全员安全警示教育,倡导员工对自己和同事有爱心、有责任心,严格按规程操作,在工作中做到专心、细心。二是“手到”,隐患整改要到位。企业要做好“开工第一查”,组织全体员工对所在岗位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对工作岗位风险认识不清、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三是“脚到”,督促检查要到位。企业要搞好“开工第一督”,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要到每个工作岗位特别是高危岗位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责任挺在前,企业更安全。企业应充分利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的有利契机压实责任,强化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用个体责任保全体责任,用开局安全保全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