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这个名词对于城里人来说有点陌生,但是对于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从缸里用筷子夹少许放到盆里,加点食用盐撒点葱花再倒那么几滴香油,一口酸菜下肚那种清凉爽口的感觉立马让你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哪怕就是光喝一口啥也不加的酸汤都能让你的整个身心瞬间感到非常舒适。尤其对于我们寿阳县人来说,用调好的酸菜或者土豆条和酸菜炒在一起来搭配早餐小米饭,一大碗下肚意犹未尽。 酸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经发酵而变酸了的白菜,由此可见,发酸菜的主要材料是白菜,听老家人说以前也是用白菜叶子来发酸菜,但是白菜发的太硬不如芥菜好,索性后来大家便非常有默契般的都改用芥菜来发酸菜从而代替了白菜。 在亲自看了老家人发酸菜的过程后,发现看似简单的发酸菜其实做起来挺难的,是一技术活。到了金秋十月,家家户户都要发那么一大缸酸菜来过冬。到了夏天的头伏天,他们就要找一块空地来按几粒芥菜籽,正好到了秋天的时候芥菜就长成了,届时把芥菜连叶子和芥菜疙瘩都拿回家,再把叶子从疙瘩上搬下来。接下来就是发酸菜前的一系列工序,先把芥菜叶子上的土用小笤帚扫去,然后在水里清洗干净放到案板上切成长度均为1厘米大小的细段,与此同时在火上烧一锅开水。把切好的芥菜用手一把接一把地掬进凉水桶里,再用笊篱把芥菜捞到已经烧开的锅里,盖上锅盖等到水再次开了就把锅里的芥菜捞到冷水桶里,听人说这样吃起来的话就特别脆反而不是软乎乎的。芥菜在凉水桶里冷却的同时,要把芥菜疙瘩洗净用礤床儿擦成丝,待到所有的芥菜疙瘩都擦成丝以后,抓一些芥菜丝放到一锅新的开水锅里,这个过程叫做熬发菜汤。待一切准备好以后,发酸菜的过程才算要正式开始了,用手从刚才盛有芥菜的桶里捞一把芥菜放在手里,两个手掌用力挤出芥菜里的水分,如果芥菜留有水分的话到最后发下的酸菜有股极难闻的味道,对此老家有一种说法“搦的净发的酸,搦不净屁臭气”可见此步骤中控水的重要性。把搦干的芥菜放到缸里然后撒一层芥菜丝,一层芥菜一层芥菜丝的堆积,直至芥菜和芥菜丝全部用完,再拿筷子把芥菜和芥菜丝搅拌均匀,找一块干净的石头压在菜的中心,用刚才熬好的发菜汤倒到缸里,此时发酸菜的过程也就接近了尾声,如果有已经发好的酸菜做引子的话,那么基本上一晚上的功夫酸菜也就发好了,如果没有引子的话就只能等几天,期间还要将煮了稀饭的米汤倒进去。 以前家境穷,到了冬天只能靠一些土豆、白菜、粉条来作为冬天的菜系,所以酸菜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后来家庭经济稍稍富裕点,到了冬天餐桌上虽也能见到夏天才能吃到的节令蔬菜,可还是惦记着那缸酸菜,老家人也是喜欢到了秋天发那么一缸酸菜,甚至还要把酸菜舀在一些容量大的瓶瓶罐罐里给城里的儿女送去。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市场上也有各式各样的酸菜在售卖,但我却偏爱着并惦念着老家的那缸酸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到秋天,母亲总会乐此不疲的和其他邻居们一样忙前忙后的发那么一缸酸菜,在我去往他乡的时候也会让我带几罐,也正是那普通不过的酸菜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慰藉了一名游子的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