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29日> > 总第202153期 > C2 > 新闻内容
奏响安全主旋律 谱写企业新篇章
新闻作者:牛建国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们矿属于高瓦斯矿井,需要做瓦斯抽采达标规划,做了吗?”“抽采钻孔的负压和浓度是多少?”“设置的火灾气体报警值为多少?”……3月22日下午,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监察执法八处对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开展采掘接续专项监察及“一通三防”专项监察期间,在听汇报、看图纸、查资料后,处长李京文带领监察员在古城煤矿S1306综采工作面着重对瓦斯抽采系统进行检查。实地监察后,李京文对古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肯定。

  工作的肯定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古城煤矿自2019年12月31日竣工投产以来,励精图治,风雨兼程,历经8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换来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两年多来,古城煤矿时刻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顽强拼搏的信念、昂扬奋进的斗志,除瓦斯、化地压、战断层……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印证着矿井在安全生产道路上的稳健步伐。

  2021年,是潞安化工集团实施“十四五”发展战略的启航之年,也是古城煤矿建矿以来安全生产经营指标任务完成最好的一年。他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持续推进“12356”安全管理模式,坚持“管理、素质、装备、系统”并重,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一级矿井标准动态达标,节能环保全年无事故,跻身集团生产矿井第一方阵。

  继往开来,古城煤矿安全生产在持续探索中奋进。矿长王艳军在2022年安全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理念,推进实施精益化、系统化、长效化、数智化管理模式,筑牢安全防线,开创古城煤矿全方位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安全源于责

  体系建设守  “红线”

  安全生产红线是行业领域需要承担的责任,是生产工作需要坚守的底线,是人民群众需要获得的保障。一直以来,古城煤矿都把安全生产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是基业长青的守护。古城煤矿在推进安全法治建设工作不遗余力,2021年修订了5项安全管理制度,13项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通过制度明晰责任,坚守安全红线。

  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为此,古城煤矿大力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贯与落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项行动等,促进全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确保安全管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过硬、责任过硬、业务过硬的安全“铁军”。

  意识先行,措施紧随。自建矿以来,红线意识一直成为古城煤矿发展的焦点,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中,“检查”“治理”“管理”等词汇频频出现:

  “一通三防”综合治理。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和动态通风网络计算,重点做好综采工作面回采、回撤、安装期间及巷道贯通的通风系统调整,对掘进面管路延接进行流程化管理和水压动态化保持管理,并加强柔模三角区、采空区、高顶、顶板破碎区、地质异常区的CO、瓦斯、温度检查工作;

  地质防治水治理。严格执行“三区”动态管理,地面完成南一盘区瞬变电磁及三维地震工程,扩充矿井可采区2.98km2;严格按照《防治水细则》要求,完成井下工作面并行电法探测及坑透工程和顶板放水孔工程,使工作面在透明水文地质平台下安全生产;

  防灭火管理。建立“三注一淋、两堵一阻”6种防灭火措施和3种发火指标性气体监测的“6+3”防灭火体系,严格管控动火作业,推广应用岩巷综掘除尘技术,引进洒水车代替人工冲巷,采掘面降尘效果显著……

  2021年,古城煤矿组织自查自改、春防春检、雨季“三防”、应急演练、冬季“三防”、顶板管理等重大事故超前自查自改活动就达8次,对矿井全系统进行全覆盖检查,并对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全面提升矿井抗灾救灾能力。

  安全兴于“技”

  织密“安全生产网”

  采煤工作面寥寥数人,生产设备自动运行;员工只需远程监控,不再直接干预……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安全更有保障,这样的采煤方式曾经让很多矿工憧憬,如今在古城煤矿已逐渐走向现实。

  智能化矿山建设,古城人的脚步正在加快。近年来,古城煤矿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自身实际,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矿井生产智能化改造,一张更有效、更高效的智能化矿山建设蓝图逐渐显现。

  提到智能化建设,王艳军胸有丘壑,有着完善的规划。“古城煤矿作为潞安最有潜力的新矿和大矿,要以‘一减一降’(减人、降耗)为目标,以做好‘一张网’‘一张图’为基础,把‘5G+智慧矿山’作为着力点,以智能矿井建设与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一个平台’进行矿井智能化改造建设。将井下‘采、掘、机、运、通’等数据实时、动态更新,为调度指挥、应急救援等提供时空一体化融合展示,实现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及生产经营科学化。”王艳军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加快实现井上下万兆工业环网的建设步伐,为生产信息的高速传输提供保障,同时加快实施N1306胶顺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和N1306综采工作面主运输集控系统智能化改造,力争年底建成一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和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而在智能化建设的进程中,离不开古城煤矿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也离不开全矿干部职工对科技兴安和“五小”改革的执着。

  据了解,2021年以来,古城煤矿关于煤层钻孔瓦斯抽采半径快速测定分析、深孔预裂切顶卸压等13个核心课题科研项目获得立项,3个项目分别获得集团2021年机电管理与技术创新攻关活动一、二、三等奖,《作业项目“一对一”精准措施现场管控体系在煤矿的构建与实施》获得2021年度山西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优秀成果奖三等奖,9名技术人员入选集团公司技术专家库。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方面,对南二盘区村庄内采用震源车进行三维地震,并实验高密度三维地震;积极推进小断面硬岩掘进机用于N1306高抽巷掘进;南三西辅运掘进机智能化改造,S1306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机械自动化改造等项目;引进1台CMM2-25型煤矿液压锚杆钻车施工南翼西辅运大巷。在加快推动“一优三减”方面,完成矿井生产岗位定员定编工作,优化生产队组人员配置;扩大北三盘区、南三盘区大巷设计中胶带大巷断面,将进风巷和胶带巷合并为一条巷道,盘区大巷从原先的5条减少为4条;正在施工一条连接南北翼的猴车巷,代替无轨胶轮车运输,解决南翼盘区辅助运输压力,降低辅助运输成本。

  “科技兴安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治本之策。我们利用科技创新来解决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让安全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加企业‘含新率’。”王艳军如是说。

  从安全出发

  携手共建“平安古城”

  安全也能“算账”?安全怎么“算账”?

  古城煤矿给出答案:坚持走“减优绿”发展道路,构建精益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围绕安全生产,把“算账文化”作为破题之举、发展之策,全方位纵深推进,确保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激发“化学反应”,在安全领域全面“开花结果”。

  在古城煤矿,算好安全“三笔账”成为主导生产经营的一切准则——

  算好安全“政治账”。抓安全生产不仅是安全管理和生产组织的指标任务,而是影响企业的改革发展,影响到矿区和谐稳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细算安全“政治账”,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抓不好安全就是脱离群众路线、背离企业宗旨。

  算好安全“经济账”。只有安全做好了,企业生产经营才能平稳运行,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才能得到保证,职工的收入才会有保障。集团推进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杜绝浪费,而杜绝安全事故对企业来说就是杜绝最大的浪费。古城煤矿还设立安全目标台阶滚动奖,按照单位性质、安全责任大小进行奖励。此外,事故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停产整顿、经济重罚、巨额赔偿……职工收入明显下降,具体到事故责任人还要受到经济处罚。

  算好安全“幸福账”。身体安康是所有人的祈愿,是幸福的源头。如果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就会导致多个家庭同时陷入精神和生活的痛苦之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给家人和亲友带来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的伤害,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细算“幸福账”,就是让广大干部职工都明白,对安全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工友负责、对企业负责。

  把安全账算明白,才能让安全成为职工和企业发展的最大红利。

  闻鼙鼓而思进,听号角而前行。“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面对易发的事故,必须要有防范的举措;面对暴露的隐患,必须要有铁腕的整治;面对监管的重任,必须要有担当的精神;面对职工群众的期望,必须要有积极的作为。”鉴往知来,从“零”再出发。古城煤矿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的警惕性、紧迫感,高压严管抓实安全工作,夯实基础,激发活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千万吨级绿色智能矿山的方向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