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2月22日> > 总第202148期 > C8 > 新闻内容
正月十五拱灯棚
新闻作者:赵曙梅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节的彩灯和烟花,曾经和我的童年璀璨相约。那绚丽的色彩,闪烁在记忆的底片上,韵味悠远绵长。

  正月十五下午,暮色渐浓。远远近近村里的男女老少呼朋唤友,从四面八方涌向城里。隔着人海远远望去就看到前面长长的灯棚,流光溢彩。街有多长,棚有多长;街有多宽,棚有多宽。灯棚底下,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鲜艳的灯笼在料峭的春风里满面飞红。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刚刚5岁的我第一次进城,从来没有见过电灯。看着一盏盏亮闪闪的灯笼,我好奇地问父亲,这些灯的灯油在哪?灯捻在哪?怎么这么亮?父亲哈哈大笑,拍着我的脑袋说,这是电灯。不需要灯油,只需要电。电闸一合灯就亮。我看着那些高高悬挂的灯笼,感觉是那样的神奇。那绚烂的光彩,第一次点亮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

  前面人头攒动,身后车声辚辚。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坐着牛车,骑着骡子,也来热热闹闹拱灯棚,祈求明年好运、祛病消灾。骑在骡子上的老太太,穿着黑布鞋、白袜子,绑着黑色的裹腿。两只缠成三寸金莲的小脚,骄傲地垂下来,搭在脚蹬上。

  灯棚左右两边,全是兜售各种杂耍、零食的小摊。鲜红的冰糖葫芦一串串插在草棒上,令人馋涎欲滴。晶莹剔透的琉璃咯嘣吹一吹,“咯嘣咯嘣”的声音,明亮清脆。吹糖人的小摊前,挤满了看热闹的小朋友。刚刚吹出来的孙悟空,手握金箍棒,脚踏七彩祥云。只需轻轻吹口气,就要腾云驾雾,降妖除魔。

  前面熊熊燃烧的煤炉子上,支起一口大铁锅,沸腾的清水里面,一层白光光、圆溜溜的小丸子打着旋儿,游弋翻滚着,个个精巧可爱。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说,这是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要吃元宵。父亲说着,掏出1角钱买了5个元宵。

  5个小巧光滑的元宵在碗里漂浮,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不等父亲一声“小心烫”说出口,我已经用勺子舀了一颗,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元宵里面的馅儿淌出来,烧了舌头。我舍不得吐掉,张开嘴,在寒冷的风中连连哈气。那甜甜的、黏黏的感觉,伴随着我的童年,萦绕在舌尖。

  拱过灯棚,顺着人流来到运动场。运动场晚上要放老杆烟火,此刻已是人山人海。父亲一弯腰把我抱起来,架在他的脖子上。

  运动场正中间,高高地竖起一根20多米的木杆。鞭炮烟花起火连成线,串成链,挂上木杆。长长的,一直拖到地面。从最下面点燃,立时鞭炮齐鸣。一支支起火带着一声声尖利的呼啸,离弦的箭一般,冲上九霄,绽放出细细碎碎的焰火,闪闪烁烁,像满天星星飞溅而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盛开,像金菊婆娑,如梨花带雨,似桃花灼灼。百花丛中,还有彩蝶蹁跹的翅膀。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高高仰起头,每一片花瓣、每一根花蕊,仿佛都清晰可见,触手可及。一朵朵烟花开在头顶,如梦似幻,久久在我记忆的天空,灿烂。

  如今60多年过去了,时光渐行渐远。元宵节带着岁月的苦乐悲喜,装点了我童年的回忆。那一盏盏灯笼、一朵朵烟花,点亮了我的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