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将一支濒临解散的队伍,带成了使用快速掘进装备创下月进尺最高460米记录的“无敌之师”,全队正规循环作业率达90%以上,职工人均工资也提高近20%;本人先后获得霍州煤电第三届岗位技能竞赛开掘技术员工种第二名、“优秀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很难想象,如此能干且拥有这些荣誉的赵智楠只是个“90后”青年。 坚守初心闯难关 2014年7月,从太原理工大学采矿专业毕业的赵智楠一踏进山西焦煤霍州煤电木瓜矿大门,就步入地心深处成为一名煤矿职工。拉线、号眼、钻锚……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从“门外汉”成长为大家公认的“行家里手”。技术员、班组长、副队长……由于业绩突出,2018年6月,他被任命为掘进二队队长,成为矿上唯一的“90后”队长。 闲暇时,赵智楠最喜欢听父亲和矿上的老工人讲煤矿的历史,艰苦环境下带领着工人打下月度进尺记录的老队干、甘心奉献煤矿四十余载的老职工、作风硬技术精的老领导是他前行的榜样。休息时,赵智楠也不像同龄人那样沉迷于玩游戏、上网冲浪,他最喜欢的是让自己浸润在党史文化中,感受党的百年风雨历程,体会老一代革命家坚守赴汤蹈火职责使命的追求…… 2020年后半年,木瓜矿加快掘进装备升级步伐,投用了EJM/340/4-2型掘锚一体机,谁都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跟队里职工商讨后,他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元月17日,进入全年最冷的时候,快掘装备的安装进入尾声,也是最为紧要的关头。时间紧任务重,漫天飘扬着大雪,大家即便全副武装也挡不住三九四九刺骨的寒风,手指被冻僵无法拧住螺丝,鼻涕被冻出也浑然不知,赵智楠带领队友加班加点,直至按时完成拆卸设备下井的任务。 他说:“奋斗也不是什么文绉绉的词,是一个扎根在职工心中、用血汗浇灌的词,前辈们身上‘奋斗实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施工工艺的改变,造成井下两帮片帮严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质量达标。掘进60米仍然摸不到窍门。如何才能让设备“听话”呢?赵智楠带着大家咬牙坚持,不停测试新方法、每个班进行总结,下个班进行再实践。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他曾连着上了4个班,在井下连续工作36个小时,队里的职工看他太过劳累,都主动提出要替他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智楠和队友经过反复实践,探讨出“缝针”式推进法,即在割煤前对煤壁进行支护,加工超前支护架和钢管等,让架子贴进煤壁,从而实现超前控帮,解决了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掘进二队创下了该矿快速掘进单月进尺460米的最高纪录。 深耕管理硕果丰 在掘二队班前会议室,“定目标、抓流程、保安全、重结果”的条幅赫然醒目,担任队长之初,面对职工队伍人心涣散、缺乏斗志的实际情况,他先从工资分配方案和请销假、出勤制度着手,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和区队最基本的管理出发,务实的管理凝聚了人心。 日常工作中,他要求职工以杜邦理念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渗透到工作当中,每名职工明确职责,规范工作标准,确保安全上岗。其次,提前做好各工种的安全预防,用典型引领,将工作责任心不强,施工质量差、违规操作等人员点名提出批评,帮扶指导。同时建立了队内“板块儿分配”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工资与安全、质量、任务挂钩,并实行安全考试百分过关制,职工安全基础考试成绩达不到100分必须停工复训补考。 短短3年间,赵智楠一步步把人心涣散、问题繁多的队伍,锻造成一个在木瓜矿区“叫得响、顶得住、战功卓著”的煤海劲旅,连续3年全队没有发生一起工伤事故,并出色地完成了矿井下达的各项原煤生产任务,掘进二队的职工人数也从最初的39人增长至如今的51人。他说:“我是一名‘矿二代’,是煤矿培养了我,我也是一名党员,在煤矿要干出成绩来,这是我的初心!” 不辜负时代,不空谈梦想。这位“90后”队长洗去铅华,多了一份坚韧,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满腔的热情,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继续在煤海深处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