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集团一矿运输工区副主任科员任海平是全国劳动模范,享誉行业的技术能手,许多人心目中的严师,而这些荣誉和头衔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任海平于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一颗初心,爱岗敬业,辛勤工作,用业绩回报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任海平心中立下了铮铮誓言。
肯钻研 比技术 爱岗敬业 参加工作之初,任海平就树立了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日常工作中,他加强学习,勇挑重担,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技术创新、服务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一矿引进了北车集团20吨变频电机车,一开始,矿上技术人员不会维修,出了问题只能等厂家派人来修。任海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搞技术的,为什么厂家技术人员能解决,自己却处理不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任海平向电机车发起了技术攻关。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掌握了机器的性能和参数。厂家派人来维修时,任海平更是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全程跟班,一边观看一边思索,不懂的地方就刨根问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任海平摸清了电机车每道工序,掌握了该机车运行原理。从此,电机车有了问题,任海平自己就能带领工友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改进后的21台电机车,高效地在大巷运行着,成功解决了一矿井下长期运输紧张的局面。 爱岗敬业,敢于尝试,能吃苦,不怕累,这是任海平的真实写照。这种宝贵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源于他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源于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高尚情怀。
亮身份 比业绩 争创一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近年来,集团公司党委开展了“三亮三比”主题实践活动和星级评定活动,要求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承诺讲出来、作风硬起来、业绩比出来、形象树起来。 人车运输系统改造是一项大工程,涉及的系统多、难度大。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任海平带着工作室的党员技术骨干,成立了科研党小组,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调研论证、实验调试,他们一头扎到井下就是10多个小时,更换轨道、改造车厢,增大牵引力、三重制动等一项项改造工程快速推进…… 经过大干快干抢着干,人车运输系统提速改造工程圆满完工,新列车运行速度由原来的3米/秒提升为6米/秒,从井底车场到十三采区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80分钟缩短为不到45分钟,减少了职工路途中的时间消耗。
肯攻关 比结果 担当奉献 一直以来,井下的排矸工是一个又苦又累的岗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误操作。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任海平设计出了定量仓自动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中控制和监视;增加多处报警信号及反馈信号,避免、减少漏矸等现象发生;增加视频摄像机对仓中矸石进行监控,确保矸仓装满及相应阀门完全闭合;同时,实时保存相应的视频数据,便于查看调阅。 经过一个月的技术攻关改造,新的智能排矸系统正式运行。以前半躺着作业的操作工进了操作室,再也不用费劲地手动开启操作阀门了,平时的工作任务变成了查看回传的视频,可谓既安全又省劲。同时,智能排矸系统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岗位工也由原来的每班2人操作变为1人监控,每班的排矸量提升了30%,全年可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任海平先后参与了大小40余项技术改造;任海平大师工作室培养各类技术骨干20人,为一矿和集团公司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凭借着执着和奉献,任海平一步步成长,2014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4月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作为一名从一线历练成长起来的党员,任海平感到了自豪和压力。“一名普通工人能够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这是最高荣誉,我会铭记于心,化荣誉为动力,更加勤勉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企业的重托。”结束采访时,任海平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