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08日> > 总第202117期 > C1 > 新闻内容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王家岭公司用浓墨重彩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新闻作者: 陈健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煤矿发展只有黑色?不,他们已将“黑色”矿山染上了生态“绿色”,这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矿井。

  煤炭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他们给出答案: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一座“活力四射”的矿井。

  绿色发展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他们在下大力气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同时,向“环保”要效益,这是一座敢为人先的矿井。

  这就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王家岭公司。该公司的发展足迹实践并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走进王家岭公司,扑面而来的是夏的和风、绿的气息。清澈水流弯弯曲曲盘绕矿山,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矿山深处的这一抹“浓绿”,蕴含的每一幕每一景每一画,都能够让人感受到王家岭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矿山建设,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智慧矿山的理想与担当。

  “在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创非凡之为。”王家岭公司以其长远的目光,领时代发展之航,合方针政策之拍,始终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促进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从强化管理、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绘就山西煤炭绿色发展史上属于自己的唯美画卷。

 

  矸石山“披绿装”

 

 

  提起矸石山,不仅煤矿工人头疼,周围居住的老百姓也是深受其害。以前,天气稍有变化,矸石山上轻则尘土飞扬,重则泥沙俱下,空气质量不好不说,还容易造成自然灾害。不少老矿工都体验过这样恶劣的环境:“我在这儿工作好几年了,原先这里刮风的时候,就跟黑云一样,全是煤沫子。衣服不能穿淡颜色的,一天没过完就脏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煤矿要实现绿色发展,治理矸石山、修复生态系统是必须要走的路。为此,王家岭公司干部员工齐上阵,打响让“绿色”占领矸石山的战役。

  从去年6月开始,王家岭公司对工业场区南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绿化面积88亩;同年9月,对排矸场东西两侧边坡进行生态恢复治理,绿化面积41.2亩。今年3月,在矸石场边坡种植紫穗槐一万株,矸石场平台种植松树2500余株。

  短短一年时间,矸石山变了样,变成了生态新高地。如今的矸石山成了树的海洋、鸟的乐园,风吹树响,鸟语花香,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见证。

  “现在的矸石山真正成了能爬的山,不仅有山的外貌,还有绿的内涵。”公司副总经理谢泽辉欣慰地说,“通过近一年来的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厂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绿化工作是为了防风固沙,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增加了厂区绿化面积,为公司建设绿色矿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王家岭公司进一步提升了环保形象,实现绿色发展。”

  仅仅给矸石山穿上“绿衣裳”还不够,王家岭公司排矸场距选煤厂直线距离约700米,排矸需要绕行约1.4公里,短途汽车运输存在运费高、扬尘大、效率不高等缺陷。怎么办?为进一步降低矸石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运输成本,提升矸石外运能力,缓解产品外运道路交通压力,公司决定,对矸石输送系统进行改造,规划建设661.5米矸石运输皮带,目前该项目已经动工,完成后将彻底改变汽车拉运矸石的方式,切实解决矸石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现有矸石山封场后,王家岭公司将立即对进场道路至场区平台350亩修复区域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整体划分为农业大棚区、生态景观区、果园种植区和办公管理区;在场地平整完成后,进行覆土绿化及建设截排水沟、道路硬化、增设喷淋降尘等环保设施,从根本上解决矸石山对大气、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打造全省生态治理示范点。

  “美丽的王家岭,我是行动者”,这是王家岭公司干部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创建绿色家园的精神动力。“天更蓝、水更清、花更香、草更绿”,这是对王家岭公司绿色发展最直观的感受。

  如今,王家岭公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践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矿井“颜值”和“气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污水“变形记”

 

 

  在柳绿花红的矿区散步,是一件极其惬意的事。如果矿井污水横流,那就大煞风景。

  根深叶方茂。基石稳,万丈高楼方能拔地而起、巍然耸立。也就是从改造矸石山起,王家岭公司同步将“污水变清泉”作为又一绿色发展目标,要给污水来一个大“变形”。

  就在王家岭公司决定要改变污染排放的局面后,一座座水处理站拔地而起,对污水进行一次“美容”。

  其一,一座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规模为300m3/h的矿井水处理站。每日矿井水涌水量为1800m3~2000m3,其中每日煤泥水回用于选煤厂500m3,剩余矿井水全部进入矿井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回用于井下。

  其二,一座设计工艺为“格栅过滤+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过滤+消毒”的处理规模为60m3/h生活污水处理站。每日生活污水处理量为280m3,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满足选煤用水水质指标,道路清扫、绿化用水指标,全部回用于选煤厂生产及厂区洒水。

  其三,去年10月份开始,分别对矿井水处理站和矿井水回用井下管路进行提标改造,包括对原有工艺设备大修及加装矿井水深度处理工艺设备,采用“超滤+活性炭过滤+折点氯化”工艺,矿井水经副斜井管路回用于井下消防、降尘、打钻等生产用水,真正做到矿井水零外排,同时降低公司用水成本,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谢泽辉感慨地说道:“前期公司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往河道排污口,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地面降尘及绿化喷淋。由于井下定期安排清仓、标准化等正常生产需求,矿井水得不到充分沉淀直接输往地面矿井污水处理站,高浊度矿井水直接进入车间内净水器和过滤器等设备,影响水质甚至损坏设备,间接导致生产系统瘫痪,生活污水处理站存在冬季回用困难等问题,严重威胁环保安全。现在,经过建站和工艺改造,我们矿产生的污染已经内部消化,不会再有处理水外排的现象了。”

 

 

  绿色发展的“效益账”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如何让绿色发展更上层楼是对王家岭公司的另一项考验。

  “建设绿色矿山投入大、回报小,增加了企业负担。”曾几何,提到绿色矿山建设,一些企业这样抱怨过。

  对王家岭公司而言,“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矿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笔实实在在的经济账。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义经常说,“环保工作是一项投资,而不是投入。”

  如何才能在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上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全矿一盘棋、同唱一台戏,以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各项工作竞相突破,推动王家岭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此,公司将“向环保要效益”定为绿色发展目标,为绿色发展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蕴意。

 

 

  “我们在以生态保护优先为核心的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手段,控制生产成本,不但没有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卢义说道。

  以矸石山治理改造为例,王家岭公司在修复矸石山生态环境后,将在多山少地,土地资源紧张的周边地区,形成一块350亩左右的平地,规划建设蔬菜大棚、观光园林区,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最终打造成当地一流生态观光景区。矸石输送皮带建设完成后,年节约运营费用达800万元。同样,改进水运行系统后,有效解决了水污染治理难题,化解环保安全隐患,节省水资源浪费约0.75万元/天,增值产品创收4万~6.4万元/天。

  “公司以‘变污水为清泉,化污泥为资源’为目标,去年8月份,完成了矿井水处理站至选煤厂污水管路工程,调节预沉池中矿井水经管路打入选煤厂煤泥压滤车间,处理后直接用于煤炭洗选,缓解了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的处理压力。同时,压滤后的煤泥与产品一起销售,以前没有‘价值’的煤泥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公司‘向环保要效益’的一个具体体现。”谢泽辉说,“不论是矸石输送皮带建设方案,还是将污泥变为资源,都符合煤炭企业减人提效管理思路,契合了公司打造现代化绿色矿山的愿景。”

  除了矸石山治理和矿井污水处理外,王家岭公司环保与效益的种子也在渐渐成长,开花结果——

  淘汰燃煤锅炉:公司与燃气公司合作,签订长期合同,王家岭公司提供市场,燃气公司提供资金。最终实现王家岭公司收获环保效益,燃气公司收获经济效益。

  低浓度瓦斯发电:采用BOT模式,在零投资的情况下,杜绝温室气体的外排,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用电,降低了生产成本。

  运煤专线洗车装置:通过在公司运煤专线安装洗车装置,以日常洗车费用的20%进行收费,降低了运煤专线扬尘污染,收取的费用再次投入到运煤专线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所向,无坚不摧。王家岭公司干部员工上下一心,想方设法打破传统界限,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寻找新的出路,敢于变革创新,敢于打头阵、当先锋,冲在执行第一线、站在落实最前沿,用一次次探索破解新难题、打开新局面,助力公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

  再高的山,只要锲而不舍向上攀登,就一定可以临顶远眺;再长的路,只要攻坚克难一路向前,就一定能够抵达目标。王家岭公司把握绿色发展方向,明确核心优势和发展思路,让绿色发展的“升级版”成为现实,也必将不断书写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