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25日> > 总第202115期 > C8 > 新闻内容
寻觅花木兰在大同的足迹
新闻作者:王生宝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我在翻阅由原同煤集团新闻中心电视台编撰的《煤都趣话》时,不经意间从中得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大同人,让我惊叹不已。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初中时,虽曾读过《木兰辞》,后来又通过文人唱和、民间传说、戏剧影视,耳闻目睹过花木兰的故事,但始终不知花木兰是何地人。近些年来,随着“木兰热”的悄然兴起,有的地方如河南、湖北、陕西、安徽等地,都在围绕花木兰大张旗鼓地大做文章,他们或著书立说、或修祠立碑、或斥巨资打造与花木兰有关的设施,致使大家对花木兰的故乡诸说纷起,莫衷一是,也使我觉得花木兰的故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煤都趣话》依据学者们的考证,认为花木兰是地地道道的大同人,这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顿觉眼前一亮,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再次重读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史诗《木兰辞》,并结合翻阅《煤都趣话》中的相关章节和报刊、史书、网络等有关资料,寻觅了花木兰在大同的历史足迹。
    据大同学者们著文考证,花木兰的故乡在距大同四十多里的武州川内的高山、新荣一带。这是大同著名学者力高才和大同著名作家、北魏史学家曹杰先生一致的观点。曹杰先生在《花木兰究竟是哪里人》一文中坚称:“花木兰的家乡就在平城北郊,即今天的高山、新荣一带,不会离平城太远。”新荣区的杨勇先生根据民间传说,认为花木兰不姓花而姓穆,现在的新荣区郭家窑乡穆家坪是花木兰真正的故乡。回同探亲的贺占强先生专程来到穆家坪,寻访花木兰的足迹,《大同日报》还刊登了他的寻访记。大同著名地方志学者要子瑾先生,在重读《木兰辞》时,根据辞里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记述,运用距离、速度、时间的关系,更是断定花木兰的故乡就在武州川云中城(即今左云旧高山镇)一带。他在文中分析说:一匹快马,一天300华里,正是现在的旧高山镇到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黄河边的距离。第二天从黄河边起身到达“黑山头”又恰好是快马一天的路程。“黑山头”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俗名大青山,正是柔然陈兵“塞上”之所在。他还分析说,花木兰的父母听到女儿要回来的消息“出郭相扶将”,这里的“郭”指外域,北魏时期只有武州川内的云中城(即今旧高山镇,遗址尚存)才有城郭,这也是认定花木兰的故乡即今日之高山镇的又一重要依据。此外,也有的说右玉县庄窝坡乡花甲寺村是花木兰的故里,依据是那里有人们祖祖辈辈供奉着花家祠堂。诸多说法,一言概之,花木兰的家乡就在大同。
    《木兰辞》作为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首新乐府民歌,真实地还原了花木兰在平城大同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战斗的轨迹。大同地处蒙古高原南端,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汉民族的交汇地,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大小战争多达一千多次。单就北魏迁都平城后的九十七年里,北方的柔然族同北魏发生的战争冲突就达三十多次。当时,北魏为严防柔然侵犯,除了修长城,并沿长城设“六镇”驻兵防守外,还实行了兵户制,即民间有部分人世代为兵,平时耕种练武,遇到外侵就地上前抗击敌人。花木兰的父亲就是兵户,所以当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献文帝决定御驾亲征,讨伐柔然时,即所谓“可汗大点兵”时,在接连下发的“十二卷”军帖中,每一卷上都有原本登记在册的花木兰父亲的名字。由于花木兰生长在一个兵户家庭,而拓跋鲜卑本是一个能骑善射、英勇尚武的民族,因此花木兰从小就练得一身武功,不乏豪爽之气。当她看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时,毅然放弃当时那种平淡恬静的“唧唧复唧唧,花木兰当户织”的生活,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于是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打点行装,置办从军装备,准备代父从军。这固然是文学语言,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平城市场的繁荣兴盛,更彰显了花木兰不让须眉、为国分忧、为父解难的英雄气概。
    北魏定都平城后,随着汉化的推进,农桑的发展,拓跋鲜卑族统治者“扩疆土,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首都建设,到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供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典的明堂,在大同城东南约2.5里处建成。这一年,因边境战事不断,处“将军百战死”的胶着状态。孝文帝增兵七万,由十二名将军率领,赶赴前线,替回了包括花木兰在内的多年战斗在前线的老兵。立下赫赫战功的花木兰在大同明堂受到了天子的诏见和赏赐。“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平城大同地处沙漠高原地带,这也再一次证明花木兰的故乡在大同。这里的明堂,到目前,全国发现并考古发掘的遗址仅有四处,分别为北魏平城明堂遗址、汉长安明堂、汉魏洛阳明堂和唐神都洛阳明堂。由此足以再次证实,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发生在大同。
    “天子坐明堂”,诏见花木兰,这一发生在北魏首都平城的重大事件和隆重场面,已过去一千五百多年了。如今,在大同明堂遗址按照原貌重建起来的明堂公园,不仅成为了大同一景,而且也成为了人们纪念、缅怀,以及学习花木兰精神的教育场馆。
王生宝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